分享到: | 更多 |
自治区环保厅党组学习中心组
广西要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这是中央根据国家开放开发新形势赋予我区新的重大使命。谋划打造新的战略支点的思路和实施方案,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区是西南地区和珠江流域乃至粤港澳、东南亚区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安全体系才能为打造新的战略支点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必须发挥我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强化生态支点功能,以此支撑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广西速度,支撑中南、西南的开放发展。
1 建设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我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但生态脆弱面积大且局部退化问题突出,建设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出发点。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方针,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系统对西南、中南地区的服务能力。一是通过自然修复与工程治理相结合,加快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逐步恢复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形成以山区生态林为主体、珠江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为屏障、自然保护区为支撑的生态安全体系。二是联合西南、中南探索建设生态保护合作机制,以南岭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持重要区、东南沿海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桂西南岩溶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这四大国家重要功能区为核心,联合粤湘赣共建南岭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联合粤琼共建东南沿海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联合滇黔共同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与越南深化合作扩大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成果,加强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力度。三是建设珠江-西江千里绿色走廊,构建珠江流域生态安全支撑体系。
2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产业支撑能力
我区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转型升级压力很大。同时,我区沿江沿边沿海,对周边区域的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在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方面应承担较大的责任。必须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途径,坚守生态环境底线,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一是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控制闸”作用,通过战略环评和项目环评,根据全区各地的资源生态环境特点,把好项目准入关,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强化环境保护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功能。二是主动服务好重大项目建设,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开发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三是加强与西南、中南以及粤港澳等地在循环经济立法、规划、信息、技术和咨询服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建循环经济合作示范基地。四是在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以循环经济型工业为主导,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清洁生产水平。
3 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提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石漠化、水土流失、矿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对可持续发展已造成明显影响,必须把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作为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立足点。按照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要求,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加强环境功能区划,实行环境分类管理,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为西南、中南地区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环境支撑。一是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互相衔接、融为一体,保护好生态空间,推动水土资源统筹使用,缓解农业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沿江沿海产业带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以及农业开发与生态争地争水等矛盾,保障粮食安全、流域安全和环境安全。二是优化水环境容量配置方案和水资源利用方案。三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4 深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深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保持我区山清水秀、海碧天蓝优势的必然要求。一是以PM2.5防控为重点,深化大气污染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提高综合防治技术水平,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防控复合型大气污染。二是以饮用水安全保障为重点,强化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快西江流域重点江河和大中型水库库区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大重要水源的保护,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保障饮用水安全。三是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做好乡村建设规划,深入推进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建设,整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运、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等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建立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5 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提升生态安全区域联防联控能力
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性问题,建立健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措施,广西与区域各省市必须建立生态安全联防联控机制,采取综合防治战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达到共同保护、共同发展、互补共赢的目的。一是加强流域安全联防联控,建立九州江、西江等跨省流域联席定期会议制度、信息定期通报和共享制度、联合监测预警制度、环境应急联动制度,开展定期联合执法检查,联合组织编制实施流域环境保护规划,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加强大气环境安全联防联控,落实“大气国十条”具体任务和措施,建立区域重大排污项目统一规划建设机制、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监管和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等一系列区域间联动机制。三是建立北部湾地区各省市“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体系,探索建立北部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对入海河口、排污口、重点港湾实行实时海洋环境监测,建立海洋生态监控区。四是广泛开展区域节能和环保交流与合作。
6 创新政策机制设计,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我区的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机制、市场对资源配置机制、科学发展监督考核机制等尚未健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还不完善,创新政策机制设计,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有力保障。要联合西南、中南地区开展区域政策机制设计,提高区域协同发展的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一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管理、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二是创新政策制度,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三是创新管理模式,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健全企业自我管控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责任机制,强化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四是创新公众参与方式,加强信息公开,全面推进涉及民生且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信息、企业污染物排放等信息公开,及时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应急处置信息,推进信息公开法制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