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探索
——对重庆市实施五大功能区域战略的调查
//www.workercn.cn2013-12-2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五大功能区经济发展目标

五大功能区的特色经济

  区域之间唯GDP式的竞争,加深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阻碍了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为此,中央提出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伟大构想。今年,重庆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提出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域的战略,探索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新路径,迈开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步伐。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布局的伟大构想。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必须加速经济发展转型的步伐。

  重庆市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承载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带动西部加快发展、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历史使命。直辖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矛盾十分突出,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各区域间发展机会不平等,区域发展特色不鲜明,区域间发展关系不协调,资源要素在区域间配置不均衡,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职能边界不清晰,加快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摩擦”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中央完善主体功能区的战略精神,2013年9月13日,重庆市委召开四届三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近期,我们对重庆划分五大功能区域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区域发展方式与发展关系的扭曲迫切需要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处于经济发展的“追赶”阶段。不少地区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受发展落后的状态和急于求成的心态影响,忽视发展的协调性,追求发展的“爆炸性”,导致区域发展方式落后,区域发展关系扭曲。当前,如不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必将拖累中国经济的“升级”。直辖以来,重庆市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的发展实际,不断探索适应重庆市情的区域发展战略,先后提出了“三大经济发展区”“四大工作板块”和“一圈两翼”的思路,对协调区域发展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重庆正处于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的“四个关键节点”,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不断深化改革。

  ⒈在区域发展方式上,“发展机会不平等、发展特色不鲜明、发展水平差距大”三大问题,影响了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区域间发展机会不平等。为了加快发展,受政府倾向性政策的影响,各区域在发展机会上事实上存在不平等。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三大经济增长动力来看,具有明显的城市倾向性。1997年~2012年,都市功能拓展区“三大动力”的增速均居第一位。2012年,主城(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4.3万元,而“两翼”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均固定资产投资只有2.3万元,主城是“两翼”地区的1.9倍。

  区域发展特色不鲜明。重庆的区域板块及区县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导致区域特色不足、产业趋同,“千城一面”现象十分突出。对区县的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业园区进行调研发现,不少区县产业特色不明晰,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发挥不充分,工业园区建设存在明显同质化现象。一位负责招商引资的区县官员说,一个企业要在重庆落户,总有无数个园区“招手”,连企业也搞不清自己最适合在哪里落户。一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大多有2~3个主导产业,一些复合型工业园区则拥有四五个主要产业,产业发展杂乱。

  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大。2012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8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1∶1。2012年都市功能核心区经济总量分别是渝东北和渝东南的1.7和5.3倍,人均GDP分别是渝东北和渝东南的3.0和3.1倍。2012年,收入最高的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分别是收入最低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1.9倍和1.4倍。

  ⒉在发展关系上,存在区域间发展关系不协调、区域资源占有关系不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协调的问题

  区域间发展关系不协调。由于区县功能定位不清晰,产业同质化严重,各区县合作意识不强,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现象比较突出。重庆市经信委的一位干部告诉我们:“最近几年,电子信息产业成了重庆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量。但在引进笔电、打印机和平板电脑等配套企业的时候,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十分普遍。”近年来,各区县通过降低税率、降低土地出让金、减少土地使用费、对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所得税返还等方式展开“血拼”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过度的、无序的竞争最终使各区县都深受其害,严重影响了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区域资源占有关系不协调。资源在重庆城市与农村之间、都市区与生态区之间、坪坝与山区之间的配置严重不均衡。发展条件和基础较好的“一小时经济圈”集聚了全市77%的经济,但仅承载了62%的人口;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两翼”地区只占23%的经济总量,却居住了近38%的人口。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分布不协调,既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又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协调。目前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晰,政府“越位”和“缺位”并存,“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并存,政府的区域经济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都表现出政府与市场的不合理“牵扯”。政府过度参与组织招商引资工作,出现全民招商现象,破坏了市场公平秩序;政府行政审批项目过多,许多该交给市场的社会事务却强行由政府管理,损坏了市场效率。

  转变发展方式,理顺发展关系,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

  针对区域发展方式与发展关系的扭曲与矛盾,重庆市委市政府创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的功能区域划分,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沿着“转变发展方式”和“理顺发展关系”两条路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转变发展方式,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三个重视”,即重视平等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和承认发展的差异性、注重发展的均衡性;二是强调“三个保障”,即保障各地区平等的发展权,保障各地区发展的多样性,保障发展成果各地区共享;三是实现“三个发展”,即实现各区域的平等发展、特色发展和均衡发展。

  理顺发展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转变“三个关系”,即区域之间发展关系转变、区域资源占有关系转变、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二是形成“三个格局”,即各区域由恶性竞争走向共赢发展,各区域资源从固守一隅到全市优化配置,政府由“管多”到“管少”“管好”。三是达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提高区域协调性,获得分工经济的好处;有利于促进资源区际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注入发展活力。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