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煤矿硬件设施、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职工的安全行为就成了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关键。近年来,王村煤矿紧紧围绕建设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这一任务,把煤矿办成了学校、把煤矿打造成了军营,依靠科学管理、依靠素质提升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和职工岗位成才的“双赢”目标。
一、推行“双能”培训法,高起点培训新入职员工
新员工入职培训是员工从一个团体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王村煤矿认真抓好这个过程转变,使员工对企业的认知从逐渐熟悉到完全融入,进而能够适应企业环境并规划职业生涯、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才能。
针对新入职的80、90后员工普遍缺乏吃苦精神的实际情况,王村煤矿将国家规定的新工入职72小时培训调整为三个月。采用体能与技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前一个月主要安排技能培训,后两个月侧重体能锻炼,通过笔试、口试、体能测试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至合格。通过“双能”安全培训既提高了新工的操作技能,也提高了新工的身体素质,培养了新工吃苦的精神,锤炼了新工坚强的意志,上岗后能很快适应工作,新工综合技能较以前有大幅提升。
二、构建全员大培训格局,全方位提升岗位综合素质
全员培训学习,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对全员培训学习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宣传、一起检查、一起总结,形成了全新的运行机制和全员安全培训的大格局,强势推动职工素质不断提高。
一是建设全覆盖培训课堂,设立劳模命名的工作室,围绕采区供电、设备管理、长距离运输等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和攻克,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该矿的应用,进行技术学习和理论研究;在井下设立了现场培训小课堂,利用班中整理时间由区队干部或业务水平高的职工进行现场授课,有效提高职工安全技能操作水平。
二是搭设多层级的学习平台。实行技术管理人员“每周学习,每月考试,每季度总结交流”的培训机制。每月进行一次工程技术人员理论考试,通过严格考核实现末尾淘汰,竞聘上岗,鞭策鼓励促进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技术工人创办技术夜校,利用每月职工旬休日进行授课,白天外聘专业教师或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对学员进行集中脱产培训,夜晚则由各单位专业技术员及机电技术骨干现场实践强化安全培训上小课,引导职工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实行交互式的培训机制。开展“人人都是班组长”和“人人都是安检员”培训活动,采用每月都有一名职工轮换担任该班组副班长的方法,协助班长搞好本班管理工作。给每名员工提供了一个学习班组安全管理、学习班组经营、学习班组劳动优化组合、学会与工友交流的平台,为班组建设储备了优秀人才;被矿查处的严重三违人员,由安监科安排与安检员一同入井现场学习排查安全隐患和严查“三违”,采取正向激励、引导,让大家都充当起安检员角色监管安全。
四是营造大宣教的培训氛围。编制各工种《岗位达标》内容、各类《事故案例》,撰写和拍摄制作大量安全宣传教育片,组织职工观看学习,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开展感恩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和观看企业发展历程,缅怀曾经的艰苦岁月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辉煌,使员工人人都受到教育和文化熏陶。
五是坚持军事化的培训力度。每天班前20分钟军事化训练,每年定期开展军事会操大赛,鼓舞员工斗志,把煤矿打造成了军营,把矿工培训成军人,有效提高了职工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强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工作执行力,也使职工的团队意识,企业的凝聚力、集体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
王村煤矿以创建本质安全型职工队伍为目标,牢固树立全员终身学习理念,努力为企业安全发展培养出类拔萃的多面手,通过全员培训为企业造就一支迅速适应和满足生产及经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梯队。 (杨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