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来自上海自贸区的文化试验
//www.workercn.cn2014-03-13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黄 卓 绘

  本报记者 叶 飞 宋佳烜 陈 璐

  两会上,上海自贸区成为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此前,上海自贸区的可复制、可推广已经迈出了第一步。3月1日起,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在全国推广,这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向全国推广的首个成功经验。

  在自贸区揭牌运营之初,就有多位文化产业界人士指出,从短期看,自贸区的文化服务开放措施为上海及自贸区的演艺娱乐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具有样板效应;从长远看,不仅会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力,还将激励全国演艺娱乐产业的繁荣发展。那么,上海自贸区文化领域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又是怎样看待目前的发展态势?

  上海自贸区,全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人们往往关注它的自由尺度,而容易忽略它的试验性质。实际上,在上海自贸区这块巨大的“试验田”里,与文化贸易、文化服务有关的多项“试验”正在进行。

  试验一:输出输入相结合

  ——在国际合作中提升自己

  上海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口岸。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是上海自贸区的重要可视成果之一。

  2007年,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成立。2011年,在此基础上正式命名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探索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首块“试验田”。两年多来,该基地在文化产品交易、仓储运输、提供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基地又利用自贸区的开放政策,实现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有机结合,推动国家文化产品的生产。

  文化部外联局文化贸易处处长郑文告诉记者,最初,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重点关注文化走出去,而自贸区的核心是“开放”,为境外文化产品提供进入便利。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境内文化产品走出去需要一个过程,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因此,提升我们的文化产业实力是关键。”郑文指出,可以利用这轮自贸区建设的探索,在引进过程中加强与外国文化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提高自己,如进一步增强创意能力和国际营销能力。

  郑文表示,文化部还在积极探索,将对外贸易的经验平移到文化贸易领域。在利用自贸区发展文化贸易的过程中,文化部扮演的应是政府引导的角色,汇聚统筹全国资源,通过上海自贸区和上海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这个口岸和平台带动全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

  试验二:负面清单

  ——2014版清单可能缩短

  “我在自贸区搞一个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可不可以?”

  “负面清单里有没有禁止?”

  “没有。”

  “那当然可以。”

  所谓“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业内通常认为,知道什么是不允许的,比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更能帮助服务业供应商理解如何开展业务。随着在上海自贸区的应用,负面清单的概念逐渐为国人所熟悉。

  2013年版的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编制特别管理措施共190项,占行业比重的17.8%左右。在这190项特别措施中,使用禁止字样的有38条、限制字样的有74条。

  在文化传媒影视出版及有关制造、销售领域,被禁止的包括:投资文物拍卖,投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活动),投资新闻机构,投资图书、报纸、期刊的出版业务,投资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业务,投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电影制作公司、发行公司、院线公司,投资新闻网站、网络视听节目服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互联网文化经营(音乐除外),直接或间接从事和参与网络游戏运营服务,投资象牙雕刻,虎骨加工,脱胎漆器、珐琅制品、宣纸、墨锭生产等多项。

  有业内人士指出,根据对细则和负面清单的分析可见,原《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涉及文化的限制、禁止类许多条款仍在自贸区以负面清单的形式体现,除游戏机生产和销售、演艺经纪、娱乐场所3项内容得到开放外,暂时还没有更多开放政策和内容,专业管理方面还是以相关职能部门既定的政策与程序为主。

  2014版清单会有何种突破,众人都在拭目以待。目前,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准备对清单进行改进和优化。据初步估计,年内上海自贸区将会有更多领域开放。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简大年称,今年将结合2014年负面清单,探索在多个领域提出新的扩大开放举措,其中包括影视出版、建筑设计。

  试验三:自下而上的机制创新

  ——需更多企业积累实践经验

  企业问,你有什么政策?官方答,你想要什么政策?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尝试,与以往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就是自下而上的机制改革探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嘉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现状,文化企业需要自贸区提供利好政策和便利平台,自贸区则更需要大批文化企业入驻,通过实践案例,为建设提供创新性的发展经验。

  对于很多中国文化企业而言,对包括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内的自贸区还很陌生,不少企业尚不知怎样利用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应尽快填补这个知识断层,针对外向型文化企业推出相关培训,进行有关常识的普及,通过免税等有着极大吸引力的政策,激发企业进驻。事实上,中小型企业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吸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资本进驻很有必要。”李嘉珊说。

  李嘉珊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建成凸显了我国在文化贸易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方面的不足。目前,“自上而下”的政策及设施建设已经完成,自贸区内各种配套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人才培养、企业培训等措施应该及时得到跟进。

  试验四:找准文化项目结合点

  ——对接自贸区其他政策

  全面了解与把握自贸区的开放政策,并寻找与文化企业需求之间的结合点,已成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的重要任务。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运营方——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义彪认为,如果从文化本身切入自贸区的角度来看,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是如何与自贸区的其他政策进行对接。从自贸区涉及文化的细则来说,大都是操作层面上的事情。但文化如何与投资、金融、现代服务业对接,则需要花大气力去理解、去实践。

  李嘉珊则认为,“先行先试”的政策特点,给予了上海自贸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极大的想象空间。“基地不妨利用自身的政策优势和便利条件做出多种尝试:与当地文化产业园区互动,将监管区域放大、延长;引进外资的同时,可以在保税区内展示、收藏一些价格高昂的文化产品生产与制作所需的高精设备,通过租赁等模式,将文化产品的生产流程纳入保税区,并在保税区内实现产品外销……这些对贸易基地的创造性利用方式,都是人们非常希望看到的。”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