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汲取“秦亡于奢”历史教训 切实解决“四风”问题
//www.workercn.cn2014-04-14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丽江清溪雅舍 李福民 摄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出,一定要汲取“秦亡于奢”的历史教训。总书记的批示以史为鉴,针砭时弊,发人深省,令人警醒。“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秦亡于奢”像一面镜子,更折射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四风”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秦亡于奢”的历史教训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但就是这样一个“威震四海”的强大秦帝国,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仅仅建立14年之后就灭亡了。

  一个看似强大的国家为什么只存在了十余年,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秦亡于奢”。秦始皇称帝后为了巩固统治,修建秦长城、秦驰道、开凿灵渠等;为了满足个人享受,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对于秦始皇称帝后的情况毛泽东同志对此有精辟的描述“(秦始皇)志得意满,耽于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因此,天下苦秦久矣,随着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一个看似强大的秦帝国,如同摧枯拉朽很快就宣告灭亡。一个“奢”字,让秦朝从“六王毕,四海一”转瞬间就落得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下场。与秦代相似的还有隋代。

  “秦亡于奢”。这个“奢”,不仅是执政者生活奢侈、贪图享乐、堕落腐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行为问题,更反映了执政者好大喜功,高高在上,背离人民的认识问题。秦、隋两个朝代都曾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高山之下必有深谷,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执政者迷失了方向,放松了警惕,盲目自大,贪图享乐、背离群众,最终导致了灭亡,“国亡于奢”的历史教训令人警醒。

  解决“四风”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党与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并没有先天的免疫力,“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因此,解决“四风”问题刻不容缓。

  ——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迫切需要解决“四风”问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能否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至关重要。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巨大考验面前,党面临的最大危险之一是“四风”问题对党的肌体的侵蚀。从执政规律看,执政前和执政初期,党的队伍和干部严于律己、开拓奋斗,长期执政后,容易滋生沉溺享乐、意志消沉的消极情绪。这种情绪的滋生蔓延将会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解决好“四风”问题,可以避免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能力不足的危险,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人民性和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使党能够胜利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迫切需要解决“四风”问题。群众路线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也是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群众路线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坚持群众路线上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就包括“四风”问题对党的干扰。从“秦亡于奢”的历史教训看,好大喜功、骄奢淫逸,大兴土木是封建统治者难以克服的痼疾,这些历史教训需要引以为戒。

  ——有效预防腐败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迫切需要解决“四风”问题。现在,广大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具有自信,但对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和腐败现象反映强烈、十分不满。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直接相关,“腐败滋生,作风难正;作风不正,腐败必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证明,“四风”问题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退化,最终走向腐败的深渊。因此,有效预防腐败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重视作风转变,必须重视解决“四风”问题。通过解决“四风”问题,净化党风,带动政风,铲除腐败孳生的温床,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风”问题的现实表现及其危害

  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四风”问题严重影响党群关系,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从“四风”之间的关系看,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既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表现,也是其藏身之地。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最为广大群众痛恨,严重伤害党的威信,影响党的形象。因此,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解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必然要求。

  “四风”问题贻患巨大。“四风”问题使党的肌体受到严重侵蚀,如不坚决纠正,甚至会产生让党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秦亡于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党要从历史兴亡得失中汲取教训,坚决解决“四风”问题,永远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解决“四风”问题应抓好重点环节

  解决“四风”问题,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和必由之路,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部署。解决“四风”问题重在落实,贵在坚持,关键是把握好四个重点环节。

  解决“四风”问题的核心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党员干部实现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世界观基础。但是,在党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群众意识、群众观念淡漠了,权力意识膨胀了,这成为“四风”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实践证明,千变万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能变,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能丢。党和人民的事业要顺利发展,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解决“四风”问题的重点是坚持“两个务必”。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两个务必’)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两个务必”揭示了党在执政条件下作风建设的客观规律,也是对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具有长期性和必然性,对于当前解决“四风”问题,加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操作性。

  解决“四风”问题的关键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打铁还需自身硬”,解决“四风”问题,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自行”。这次解决“四风”问题,中央领导带了好头,落实“八项规定”,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从自身抓起、从自身改起,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做到底气足、腰杆硬、能服众,以过硬作风树正气、祛歪风。扑下身子,带头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四风”问题。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善于从历史中学习经验教训,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历史,深刻汲取“秦亡于奢”的教训,以史为鉴,切实解决“四风”问题,进一步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作者系西安市社科院旅游文化研究所所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