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国家航天局研制出航天飞机后,始终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航天飞机上的一个零件总是出故障,花费很多人力物力一直无法解决。最后,一个工程师大胆提出:能不能不要这个零件?事实证明,该零件确实是没用的、多余的。这个难题的解决颇值得玩味与思考——当所有人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和改进零件质量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回到问题的原点,大胆质疑一下“存在就是合理”这一古老的命题?
历史上,法军有一个“不拉马的士兵”的典故让人深思不忘。它告诉我们,在武装力量体系中,冗杂的构成不仅消耗有限的经费,而且降低组织运作效率,甚至严重拖累战斗力的生成与发挥。诚如某位军事专家所言:一些“不拉马的士兵”的存在就是制造障碍、帮倒忙。他们为了显示自身存在的价值,就要“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因此无事生非就不可避免;要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于是干扰指挥员的正确决策就在情理之中;要求上级“多交任务、多压担子”,导致争这个权力、要那个权力的情况也就堂而皇之地摆了出来。
机构臃肿,冗员沉疴,政出多门,一直是困扰我们实施高效指挥与管理的顽疾。谁都知道要“精兵简政”,可每次精简之后过不了多久,机构再一次膨胀,冗员再一次扩大,循环往复,久病难愈。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从本原上讲恐怕与平战体制不分有关。这种“一肩挑”的体制有利亦有弊,它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被平时繁杂的事务所纠缠,容易养成“万金油”式思维,从而钝化对打仗韬略和指挥技能的专攻精练。所以,只要这种烦冗的事务存在下去,就必然“省”不了官。若要“精兵简政”,就必须先从精减“官事”下手。
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战力世界一流,大凡遇到战事必能见识他们的身手。特别是“9·11”以后,全球反恐战争加剧,美国特种部队的任务越来越不堪重负,越来越不“精干”。为提高作战效率,精化这部特殊的“战争机器”,美国防部的改革措施不是先在“人员”上打主意。而是首先“要放弃一大堆本应由特种部队做的事”,将其分解到其他各兵种部队去,然后再调整特种部队的人员编制。
“在编制、工作制度上都要考虑如何适应性质,任务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编制。”周恩来的这句话讲得很明白:不同的任务和职能决定着不同的机构编成和人员编配。职能设计不科学,结构优化也就无从谈起,人员精干也就难以持久。这样的教训古今中外我们经常看到,本来想以减员来增强工作效率,却因工作任务没有改变,反而增加了其他人的负担,到头来工作效率不升反降;本来是已经撤销了的部门,却因工作职能没有及时转嫁出去,于是“编外定编”屡见不鲜,最后又不得不重新恢复。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经验表明,对待问题的态度,是就事论事还是追根溯源;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隔靴搔痒还是刮骨疗毒,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和效果。有位哲人提醒我们:“问题的复杂性,通常不是来自于问题本身,而是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远离原点的缘故。”多些原点思维,铭记出发时的目标和方向,我们的改革就能找到一条明快的捷径,就能改到点子上、革到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