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基层现场是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高频区,基层班组是建设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主阵地。近年来,广大员工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企业安全管理也逐步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转变。只有调动起最广泛的岗位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才能从源头上防控风险、守护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属地管理法成为推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上水平的有力抓手,从实践中看,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加强属地管理“目视化”建设,让员工进入“情景剧”,演好“主人公”
通过对班组岗位环境的“目视化”建设,营造出直观的视觉体验,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不仅能有效提高岗位员工的安全操作能力,也能起到很好的安全指导作用。一方面是搭建班组安全文化平台。可在值班室建立属地安全管理记事栏和日常工作提示板,内容包括每日重点工作、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经验分享、安全警句、事故案例、安全生产常识等内容,利用早会、例会组织员工温习。在员工活动室对班站员工文明规范、管理成果、企业文化等进行展示,让安全文化渗透到班组的每一个角落,时刻警示员工安全生产。另一方面要建立目视化管理现场。比如目前我厂的各采油站均设立属地区域平面图、危险点源控制图、逃生路线等指示板,所有指示板均按照适当的比例,对站上实物进行缩小,体现全站的整体情况;在各属地区域悬挂了危害因素和风险控制板,以展示各属地区域的主要危害及控制措施、各危险点源注意事项,设备的性能、用途、作用、主要操作规程等;各管线的流程走向增加定位箭头,并用文字对流程走向的来龙去脉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注解,使管线流程清晰明了,使职工在操作过程中一目了然;对设备可粘贴设备维护卡,明确不同设备的巡视重点、操作要点和维护要求。
实现属地管理“区域化”承包,为员工划分“多声部”,唱好“大合唱”
“属地管理”的落实关键在于将责任细分,只有明确了“属地”和责任,才能有效监管各个环节、提高岗位员工的意识。我们现在HSE体系的目标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追求零污染、零事故、零伤害”。各班组应结合人员和设备实际,根据这一目标,按照各部分性质、作用以及设备功能等将站(班组)内划分成若干个管理区域,每个区域指定专职的属地管理者,做到划分清晰、分工明确,实现属地管理者与属地管理者之间,属地管理者与属地管理区域之间,属地管理者与承包商之间的全面无缝对接。此外要通过与员工签订安全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属地责任人对本区域的安全环保工作责任,切实做到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领域谁负责。为完善各环节工作标准,明确相关的管理内容,每个区域还应该编写一本属地管理手册,将所有操作规程、工作标准、危害因素与风险控制、应急处置措施、属地管理制度、日常工作记录等内容全部记录在册,使属地管理更加周密、严谨。要明确班组长就是班组内属地管理的负责人,其要对班组内属地管理者的工作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实行周检查、月考核、季评比。有条件的班组还应该对所有属地管理区域实行挂牌管理,以督促属地管理者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践行安全属地“规范化”运作,为员工明确“标准动作”,做好“样板工程”
要在班组中建立责、权、利相一致的安全责任机制,更要把安全标准细化到各个岗位各环节,用制度和标准去管理。班组中每个人按照各自的属地管理分工职责、标准开展相应的工作,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避免工作出现交叉管理和挂空档现象。尤其交接班环节,是属地管理需要重点预防的关键点,这就要求员工到岗后,立即检查所属区域的整个生产流程是否有不正常的情况,如果有不正常的情况,立即向班组长汇报,由班组长组织进行风险识别,并针对识别出来的危害事件制定防范措施。同时,用实际操作的方式对各属地管理者的技能情况进行考核,定期进行评比,将评比成绩进行排榜,可以配套适当的奖惩措施,以激励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使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向自觉转变。“标准化操作不仅最简单,而且最安全。”这是我厂雷一注站上一名普通员工的由衷感慨。该站从规范员工日常操作行为出发,开展标准化操作,使员工养成正规操作、程序操作、标准操作的良好习惯,使安全须知和应急操作成为员工的本能反应。
属地管理的进一步落实,让每个岗位每个区域均有人负责,能充分调动岗位员工、班组长的属地安全监督作用,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勤检查、勤巡检、勤督促”,及时纠正“三违”人员,从日常管理上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有效削减风险隐患的存在。今年以来,我厂坚持“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原则,细化安全管理考核细则,逐级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做到了一岗一责、一职一责,使全体员工对所负责任日渐清晰,开创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局面,从上到下营造了自觉安全、主动安全的良好氛围。(作者单位:辽河油田公司高升采油厂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