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对于助力我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蹄疾步稳意义重大
深化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是实现“十三五”农牧业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积极推进我区互联网和农牧业融合共振,既是契合国家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使然,又是充分对接地气、打开我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新风口的现实所需
走好融合这盘棋,需要从深化理念认同、创新工作举措以及优化融合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予以综合推进
“互联网+农业”的核心不是互联网,而是农业,互联网是提升管理、扩大营销的手段,是使用的有效工具,着眼点在提升农业的效率和质量,挖掘农业潜在的价值
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我区也是全新的探索和尝试,需要创新工作举措,扎实推进
推进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优化环境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强调了农业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
农牧业现代化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特征,在其推进过程中需因时因地制宜。总体看,“十三五”时期将会是我国农牧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初级阶段,也是全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助推现代化的关键窗口期。为此,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在厘清农牧业现代化阶段主要特征和任务基础上,对表农牧业现代化指标,聚焦我区农牧业现代化推进的关键制约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对于助力我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蹄疾步稳意义重大。
擘画农牧业现代化蓝图,全面深化我区农牧业现代化的阶段性认识
农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十三五”时期将会是我国农牧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初级阶段。从当前发展的阶段性形势看,在增产目标引领下,我国棉花、油料、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粮食产量实现12连增。然而农牧业发展中一些问题同样不可小觑,主要农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导致的矛盾凸显,农畜产品阶段性供需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高品质产品供不应求,一般性产品、“大路货”又供大于求,而诸如大豆、部分奶制品等对外依存度则在节节攀升。为此,提高农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就成为新时期农牧业现代化推进的根本。
同时,我国农牧业还面临着规模小、发展方式粗放、生产效率和专业化程度低的实际,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也日益趋紧,但保障稳定供应的任务依然艰巨。以上形势及种种问题,倒逼我国现阶段必须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实现之道,就在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紧抓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重点发展“智慧农牧业”和“生物农业”。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农牧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融合。实施农牧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推进农牧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牧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推进农牧业大数据应用,增强农牧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牧业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涉农电子商务。深化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是实现“十三五”农牧业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适应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积极推进我区互联网和农牧业融合发展
在深化对我国农牧业现代化走向认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地区实际,在更好契合和服务于国家农牧业发展战略基础上,力求地方有所突破和建树,就成为区域农牧业现代化推进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讲,适应当前我国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新阶段,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我区互联网和农牧业融合共振,既是契合国家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使然,又是充分对接地气、打开我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新风口的现实所需。
一方面,我区农牧业与全国农牧业现代化的同步性与高度契合性,为加快推进我区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对表9项农牧业现代化主要指标,我区在农牧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化、农牧业经营方式产业化以及农牧业基础设施现代化4项指标上,基本同步甚或个别指标高于相应现代化的平均水平。2015年,我区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左右。农牧业专业化布局得到持续优化,基本形成了东部玉米、中部马铃薯、西部农区肉羊和东部草原肉羊、肉牛以及城郊奶牛产业带,以及东部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和西部黄河流域两大粮食核心产区。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农畜产品综合加工率为58%,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比为60%左右。农牧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一大批重大水利和生态工程相继建成,进一步夯实了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但同时,农牧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农牧业服务体系社会化、农牧业劳动者现代化、农牧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和农牧民生活现代化等5项指标的表现差强人意。农牧业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农牧民与科技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严重匮乏。农牧民文化和技能水平较低,而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原有部分农牧业人口转移更凸显了“谁来经营”的难题,而受制于农牧业比较利益低下和“三农”投入有限等影响,农牧民生活现代化水平较低。此外,土地和草场资源的退化,不合理生产模式造成的土壤肥力下降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现实困境与“互联网+”所具有的较强互补性,是加快推进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现实依托。当前,在不突破土地、水资源红线和环境底线前提下,推进农牧业提质增效与农牧民增收,是我区农牧业现代化阶段性面临的主要任务,解决之道就在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推进农畜产品产地与消费地在更高供需水平下的无缝对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产品价值实现,最终提升农牧业经济效益并带动农牧民增收,其中信息对称与否,对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至关重要。借助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不仅能做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实时实地监测,有效解决农畜产品供给质量安全及价值实现等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可催生基于农牧业的旅游、体验和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实现农牧业功能拓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新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互联网随时随地可视化这一途径,帮助农牧民实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走势,方便接受农事指导及知悉相关惠农政策,加快培育现代农民,夯实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
为此,顺应我国现代农牧业发展总体形势,加快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就成为推进我区农牧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走好我区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这盘棋
近年来,在惠农政策有力支持下,围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建设目标,我区农牧业在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在互联网和农牧业融合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为推进我区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总体看,我区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走好融合这盘棋,需要从深化理念认同、创新工作举措以及优化融合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予以综合推进。
一定要认识到,“互联网+”的出现,将大大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在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打造网络化、智能化、商务化的新农业。
一是深化对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重要性的认识。顺应信息化发展大趋势,加强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实现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不仅是我区农牧业现代化推进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同时也是新常态下新业态和新模式迸发的潜在点,更是加快培育现代农牧民的关键,相关地区和部门要深化认识,并以务实的作风加以推进。
二是深化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内涵方面的认识。在融合认知方面,目前更多的是把互联网当作工具,导致在实际的探索中,更多集中在互联网营销这一单一领域,模式更多体现的是“农牧业+互联网”这一低端模式。诚然,借助互联网推进农牧业经营模式创新,对我区农牧业现代化推进作用固然重要,但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的更深层次内涵在于,借助互联网对农牧业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以及智能感应能力等新业态与新模式方面的全面探索和创新,而目前这些领域的实际应用少之又少,是未来需要重点补齐的短板。
三是充分树立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持久战理念。农牧业现代化本身不可能一蹴而就,“互联网+”也是一个我国特有的新鲜事物,再加上我区农牧业发展水平较低且融合可借鉴经验少之又少。这就要求,在融合实践中,要做足打持久战准备和心理预期,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予以稳步推进。
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我区也是全新的探索和尝试,需要创新工作举措,扎实推进。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要从我区农牧业现代化全局的角度出发,坚持改革和创新双驱动,加快制定和出台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整体推进方案,以及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重点研究制定“互联网+农牧业”相关规划和指导意见,指导“互联网+农牧业”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出台“互联网+农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实现基础领域和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推进农牧业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创新。
二是突出重点。要按照巩固优势,加快填平补短的原则,立足地区实际,重点在我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牧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和农牧业经营方式产业化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求有所突破。
将互联网嵌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将“互联网+”切入农资市场,大力发展农牧区电子商务,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工业品下乡等产购销活动中,开展O2O、APP等,依托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推进的机遇,积极建设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品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重点开展可视化农牧业在线技术指导和培训,研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在线课堂、互动课堂、认证考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平台,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移动化、智能化。广开农牧民了解行业动态、把握市场走势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渠道。结合大数据发展,做好农牧业灾害、天气等方面的综合预警预报服务体系建设。
借助互联网推进农牧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围绕藏粮于地(草)、藏量于技的要求,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积极开展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和良种改良等技术应用,全力提升土地、良种等要素生产力。围绕农产品安全,结合质量强区建设,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农牧业生产和农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应用,加快智慧农牧业和精准农牧业进程。利用生物技术、农牧业设施装备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特点,发展现代生物农牧业、设施农牧业、工厂化农牧业。
借助互联网助推农牧业经营方式产业化。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农牧业功能新开发相结合,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引入历史、文化、民族以及现代元素,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意农牧业、景观农牧业、休闲农牧业、农牧业文化主体公园、农家乐、特色旅游村镇,提升农牧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依托农牧业龙头企业信息化较为完备的优势,建立以农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全产业上下游提供金融的投融资、网上支付等服务。结合地区特色品牌打造以及消费者绿色体验式新需求,探索以尝鲜、大家种等特色农牧业筹资经营模式。
三是优化策略。在区域层面,要综合考虑农牧业现代化推进实际,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择机选择相关试点地区,先行推开。在发展内容及时序方面,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加快当前农牧业电子商务推进基础上,适当引导其向农业物联网和功能农业开发等领域推进。在引导策略方面,要充分立足地方农牧业特色,按照龙头带动和标准引领方针,加快制定相关融合规范和标准,以标准和规范引领行业发展。
推进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优化环境至关重要。为此,紧密结合我国农牧业改革及相关配套政策,在进一步夯实我区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专业化等基础上,还要结合互联网与农牧业融合新特征与新要求,在以下方面予以重点优化。
一是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宽带内蒙古”战略推进机遇,加快推进落实农牧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完善农牧区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提高综合网络信息服务水平。结合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进度,适时推进建立自治区级特色优势农牧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
二是引导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关键要素下沉农牧区。积极落实科技特派员和农技推广员农牧区科技创业行动,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农牧区科技创业环境,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提高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搭建农牧区科技创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资源、科技知识等现代科技要素向农牧区流动。要以推进金融普惠建设为契机,坚持普惠与重点突出原则,引导相关资金向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领域重点倾斜。
三是做好标准制定与龙头企业培育工作。结合特色农畜产品质量提升和“互联网+”战略推进,加快自治区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及互联网融入标准和规范方面的制定,以标准化和法制化规范和引领二者融合。同时考虑到我区互联网龙头企业缺乏的实际,在积极引导已有农牧业电商企业向农牧业融合深层次推进基础上,更要依托当地农牧业龙头企业和资源优势,采取引入国内外互联网大企业和现有企业自助开发等手段,打造龙头引领格局。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
把握新常态发展趋势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 2015-02-06 |
把握经济新常态主要抓手 加快形成新的发展... | 2015-02-06 |
论新常态下的经济走势 | 2015-02-06 |
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 | 2015-02-06 |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为“十三五”开好局 | 2015-02-06 |
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 | 2015-02-06 |
促进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创新发展 | 2015-02-06 |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海西经济转型升级 | 2015-02-06 |
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 2015-02-06 |
融合发展与创新驱动 | 2015-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