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从“强者通吃”说开去
米博华
//www.workercn.cn2016-07-07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有些事,说起来不大,但让人极不愉快:到医院看病,规规矩矩地排队,看上好医生挺难;如果找个熟人,就简单多了。又如,孩子上幼儿园,都说人满不招了,如果托人分分钟搞定……很难说这都是违纪违规。见熟人打个招呼,帮个忙,人之常情,然而身在局中又确感不公。所以,为了办事不难,就要花相当多时间和精力构筑一个关系网,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网无论怎样织都不可能包罗万象,所以,又得像建微信朋友圈,一个人连接更多的人,一层一层地托,有时“给谁办、谁给办”都搞不清了。另一方面,人情是债,托人——被托——再托人,都需要“润滑”,故而,表达感谢的“送礼”,就变成了有偿帮助和有价支付。

  和自然界“强者通吃”相似,那些掌握社会资源最多的人,必有人主动巴结奉承甚至财色贿赂,以求得更多交换;而那些处在社会末端或已被边缘化的人,可能连正常得到救助都难乎其难。

  以上描述,恐怕人们都很熟悉。讲人情,没什么不好;朋友圈,也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另一面,正是这种依赖人情构筑的关系网,使“寻租”成为一种专业,使我们的工作学习增加了许多原本不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使社会生活多了些滋生腐败的土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现象与党风廉政建设有密切关系。

  有学者说,腐败多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合法利益个人化。这个说法未见得准确,但不失为研究问题一个重要思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是一条重要的生存经验。但这个经验挪到职能部门管理工作中来,则一定滋生腐败。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可利用资源,有些本是服务性的单位和部门千方百计揽权。卫生、教育、交通等部门一度炙手可热,有的部门甚至“前腐后继”,与此有关;多年来各种审批名目繁多、费用居高不下,也与此有关。

  “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很为社会舆论所诟病,原因就在于,这极容易由管理变为寻租,由服务变为敲竹杠。作为职能部门,自己定收费项目和标准,自己收钱并装进自己单位的兜里。看上去是公事公办,实则埋下巨大贪腐隐患。

  “自己给自己发奖金”,这种事实在不可思议,但这确是化公为私的一招。不仅如此,还衍生出下级给上级、同级给同级发劳务、发奖金等种种怪异之事。总之,所有拐弯抹角的名目,目的就是给以权谋私穿上合法外衣。

  以上看法,绝非小题大做。意在说明,社会生活真实场景,往往折射出党风政风真实状况;而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又必须同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进一步说,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党的自身建设,同时也是关乎国家和公民的进步与文明的建设。党员干部思想觉悟高、文明素质高,社会风气、公民素养也不会差。同样的,党的制度化建设,科学规范、落实到位,也必将为体制机制改革、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高,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持。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