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创新文化犹如土壤,没有肥沃的土壤,纵有再优良的品种和精良的机械,也无法获得丰收
前不久参观中国铁道博物馆,听到一个故事: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修建了一条长约500多米的展示性铁路,试图开创中国的铁路运输事业。结果事与愿违,“见者诧骇,谣诼纷起”,立即被勒令拆除。
今天,类似这样的荒唐例子不大可能再发生,但像核电、PX项目等科学问题依旧饱受质疑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尽管科学家们通过媒体做了不少解释和回应,但这些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仔细分析原因,科学知识和创新文化缺失是回避不了的重要因素。从历史上看,我国曾几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新文化的滞后。
创新文化犹如土壤,没有肥沃的土壤,纵有再优良的品种和精良的机械,也无法获得丰收。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也要重视创新文化的培育。事实证明,如果只重视科技创新而忽视创新文化的培育,创新工作往往会遇到阻力,甚至被迫停止。
以知识产权这个舶来品为例,在我国学习和引进知识产权制度之初,也曾遭到不少人士反对,他们认为在我国科技水平落后的情况下,知识产权制度只是为了保护发达国家的利益。如今,当我国企业走出去并遭遇国外专利封锁的时候,人们终于理解了知识产权制度的精髓和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的重要性。我们科技事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重要原因也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科学事业的同时,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创新文化,促使我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科学普及是培育创新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2015年达到6.2%,比2010年提高了近90%,进一步缩小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见,培育创新文化不仅能从根本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可以在短时期内见到效果,值得加大力气投入。
不久前召开的“科技三会”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这不仅是对科普工作的全面部署,也给培育创新文化指明了方向。培育创新文化急不得,但也慢不得,各级政府和科技界应该通力合作,把培育创新文化纳入规划,常抓不懈,为创新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白安格:“我要让美国人记住那段历史” | 2014-02-07 |
保护遗产必须求真务实严谨科学 | 2014-02-07 |
永远销不毁的罪证 | 2014-02-07 |
一部船政史 半部中国近代史 | 2014-02-07 |
王朝的面子 | 2014-02-07 |
王朝的面子 | 2014-02-07 |
“摩托大军”回乡,该填平哪些沟坎 | 2014-02-07 |
感喟那些厚重的武汉记忆 | 2014-02-07 |
张广敏:不忘初心,让历史照亮未来 | 2014-02-07 |
不忘初心,让历史照亮未来 | 2014-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