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大卫·辛奇-利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数字化“智”造
——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系教授大卫·辛奇-利维
//www.workercn.cn2013-12-03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文汇报:当今世界,“中国制造”与“世界工厂”成为世人关注的一大热点。但如何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转型依然任重道远。您认为,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的生产链,推动企业和行业的进步与升级?

  辛奇-利维:我认为这不仅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提给那些希望与中国企业竞争的美国企业,就像卡特彼勒(Caterpillar)这样的企业。尽管中国市场很大,但这些企业不能只是把它们在欧美销售的产品照搬到中国来。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它们都有地区性的策略,它们在北美拥有研发中心,在世界各地也拥有研发团队。在中国,它们拥有为发展中国家而量身打造的研发团队、创新群体;在中国,它们也拥有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研发团队。因此,它们能敏锐地根据收集到的市场信息,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创新。

  其中,存在着某种形态的技术转移或者升级,有些产品在中国研发,但在两年后被引入欧洲市场;同样,欧洲市场的产品也可以向中国流动。对全球化企业而言,它们都明白一点,即每个市场的需求是不同的,在一个地区取得成功的商品,未必能在另一个地区同样取得成功。因此,许多企业都逐渐意识到,需要根据产品种类、售后服务,以及供应链等因素对市场进行细分。供应链管理也面临着细分,在中国进行供应链管理与欧美之间存在巨大不同。

  回溯历史,当今企业的经营方式与50年前已截然不同。那时,企业的研发在北美,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然后销售到世界各地。如今,这一套已不再流行,经营模式变得更为复杂,大部分企业采用混合型模式,将本土化与全球化结合在一起。其目标是将本土商品国际化,再将国际化商品本土化。

  当然,具体到每个跨国企业,情况可能会有不同。一些企业习惯于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其目标就是关注中国市场;美国研发中心,则关心北美市场;对于惠普(HP)这样的企业,它们在一个地方建立研发中心,然后将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它们确信,这种做法最大限度上简化程序,删繁就简。简化能为企业提供最大的动力。我确信,只有极少数企业能依靠某种单一产品来满足全球各市场的需要。

  文汇报:您如何看待通过跨国并购来完成技术、产品升级?就像联想并购IBM的个人PC业务,以及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乘用车业务?

  辛奇-利维:显然,对部分企业而言,这样的并购是最好的决策。通过并购,完成了对于该行业知识和认知的升级。如果你想进入一个尚未开拓的市场,但你缺乏研发实力、分销手段,那么并购将是一条捷径。就像联想通过并购获得IBM的研发技术。

  大数据时代仍面临数据收集、分类和整理挑战

  文汇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编辑保罗·麦基里提出:制造业数字化将是一场波及全球的革命。您认为,数字化制造业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辛奇-利维:毫无疑问,数字化制造带来的最大影响将是自动化行业。它将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和价值。这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它将大大提升制造的效率,也将提升商业模式,它将影响到技术、数据。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越来越习惯将制造业称作“智”造业。

  随着“智”造业的发展,工业有望实现真正的电化操作。未来所谓的机器和组装,工人所要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掌握、应用技术,而不是实际的用双手把零部件逐一放到完整产品上,近5年当中,绝大部分美国制造业企业已经实现了65%自动化装配和生产,这个65%的装配量都是由计算机进行数字化技术集成来完成,而工人只要进行终端操作就可以了。

  虽然现在工业发展有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但是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未来我们肯定会越来越倚重于工业上的应用,而这个应用更多体现出集成化、智能化的特征,随着这样的技术的发展,我们在装配线上的自动化装配将远超现在65%的水平。据调研,每隔18年美国制造厂商的生产线会进行应用软件的升级,这些升级往往就是像IBM之类的终端集成式的公司来提供的,他们有望通过更多的应用整合出更便捷、高效、高产能的生产线。产能升级后,机器产能增速会超过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增速,这就是说伴随着IT技术的更新,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生产和制造业当中获得的回报,它的回报率更高,这一点说实话不是IBM实现的,而是通过各方面的调研集合最终由计算机来完成。

  再讲降低成本问题,当然你如果能够加快生产制造的装配线工作,运营相同开支、相同时间,比如基础设施的支出,可以带来的利润回报确实更高,整个制造业会有更大获利的空间。对员工而言,由于生产线上安装了很多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和电脑相连,所以只需要有一名员工监控录像即可。10年前,我们提到机器人还认为是很高端的技术,而在近些年来,机器人已经开始替代人类,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现在我们用机器人,再接下来可能连机器人都不用了,我们用“智”造技术,将更大程度降低成本。从图纸到实物,你只需要通过画图、建模、3D打印这三步进行完成。当然,这个过程中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渐进式的技术演变。

  文汇报: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作者预言,未来制造业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3D印刷让每个人变成“工厂”,3D打印机通过叠加连续的材料层,造出固体物品。只需点几下鼠标就能调整数码设计。这样一来,将对物流业造成何种冲击或者影响?

  辛奇-利维:谈到3D技术,尽管现在大家对其抱有很大期望,但是我还是要泼冷水。首先,让我们从3D打印机的本质谈起,它仍需要设计图纸,需要所有打印的原材料,它不是从天而降的。因此,我认为,3D打印仍离不开原材料的物流与管理。

  第二,技术总是有限制。3D打印技术的确能做一些事情,但也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就目前的工业制造技术耗时八九小时完成的产品,通过3D打印技术来制造或许将消耗更长的时间。此外,它只能完成单一、简单类型的产品的打印,它需要产品原型、备用零件、完整的原材料供应。这都是该技术的短板。

  在我看来,3D打印的出现有点像电子标签系统(RFID)刚问世时候的情形。那时,人们也很乐观地认为,随着电子标签的出现,每个商品的信息都将可以实现溯源,供应链的流程将大大简化,效率将极大提高,但现实并非如此。每一样技术都存在着缺漏与限制,3D技术仅仅适用于部分产品,却不适用于像食品、药品等产品。

  文汇报: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打造供应链在竞争优势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帮助公司迅速地执行供应链管理来达到更高水平的管理?

  辛奇-利维: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极具希望和吸引力的时代。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制造业的效率,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使用大数据来减少成本;第二,通过大数据来节省时间;第三,利用大数据来创造更多的利润。但眼下最难以突破的难点是如何合法收集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分类、评估和清理。这的确需要很长时间,至少现在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将完全更新或者改变自己的供应链。

  另一方面,即便你能收集、分类、评估、清理数据,但怎样使这些数据能符合你的经营策略,使其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仍需要海量的时间与精力。对于每个希望利用大数据的企业而言,至少要有80%的精力用于收集、分类、整理这一阶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大卫·辛奇-利维(DavidSi mchi -Levi)生在以色列。他说自己是一个很执著的人,“一是执著于感兴趣的领域;二是执著于自己的语言。”的确,尽管他来到美国已超过26年,你仍能从他的英语中品出希伯来风味。

  1987年,大卫从以色列特拉维大学博士毕业,其研究领域就是运筹学。此后,他移居美国,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26年来,他的专业领域始终如一:工程管理和运筹学研究,而供应链管理是他研究中的重点。

  在很多人眼中,供应链管理只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无关宏旨。其实,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劳动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劳动力生产水平,离不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既需要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创新水平,也需要“拿来主义”,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初显之时,发展中国家能否利用好后发优势,完成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有赖于供应链管理与制造业转型。这一问题也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