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惠中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编者按: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一所民办幼儿园女教师长期对幼儿施暴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一个德行有亏者也能当教师,激起了公众心中对于教师资格制度的担忧:一纸教师资格证能反映教师专业知识是否过硬,却难判断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对教师法律意识、心理素养、道德伦理的考察到底该如何落实?为此,我们专访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惠中教授。
■仅靠教师资格一纸证书或一项制度改革很难彻底解决教师的师德问题。
■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形成师德教育长效机制,师德也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中小幼教师资格考试和在职教师定期注册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
准入制度挡住不合格教师
记者:您曾作为主持者之一参加了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考试大纲》的研制与命题工作,并参加了国家《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教师教育质量标准》等标准的研讨和审定工作。在您看来,当前国家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又是否能挡住那些不合格的教师?
惠中: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职业的准入制度。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我国教师队伍由数量补充向内涵提升转型,以往的教师资格制度存在教师资格认定学历要求偏低、认定标准和程序不严格、师范生与非师范生资格认定“双轨制”、资格证书终身制等弊端,无法发挥把关机制的作用,严重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主要是从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入手。教育部于2011年在浙江、湖北两省率先启动了中小幼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2013年已扩大到河北、上海、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等10省(区、市),并将迅速在全国推进。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明显特征,是中小幼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双管齐下。前者针对新入职教师的资格认定,有利于严把教师入口关,将素质不高的教师职业申请者挡在门外;后者则重在破除在职教师资格终身制,有利于形成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逐步淘汰不合格的教师。这一改革举措,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杜绝害群之马尚任重道远
记者: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与杜绝极少数教师施暴行为,具体存在怎样的联系?
惠中:近一段时间以来,媒体连续报道了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违规违法行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连续不断的出现,表明我国中小幼教师队伍还存在素质良莠不齐的情况,还有极个别害群之马必须及时加以清除。通过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加快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中小幼教师队伍把关机制和淘汰机制,从源头杜绝这种现象,十分必要和紧迫。
然而,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专任教师共1216.41万人,他们工作在50多万所学校,教育着2亿多名在校学生,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样一个庞大的教师群体,很难百分之百杜绝败类的出现,外媒关于外国教师类似的报道也时有所见就是明证。这样说并不是要为极少数不合格教师开脱,而是想说明中小幼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仅靠教师资格一纸证书或一项制度改革很难彻底解决教师的师德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形成师德教育长效机制非常必要,必须将师德教育纳入师范生培养、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课程体系,师德也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中小幼教师资格考试和在职教师定期注册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
细化标准师德也能“考”出来
记者: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对教师法律意识、心理素养、道德伦理的考察如何落实?
惠中:作为教师资格认定首要环节的国家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将未来教师的法律意识、心理素养、道德伦理的考察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列入考试目标,并在考试内容中分别从职业理念、职业规范两个维度提出具体细化的考核标准。在根据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制定的各学段、各科目考试大纲中,针对教师的法律意识、心理素养、道德伦理考核,根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职业特点,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考核内容与要求。
由于教师资格考试采用笔试和面试两种考核形式,不同的考核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承担着不同的考核功能。在笔试中,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于《综合素养》科目之中,着重考察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生权利保护)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等内容。在面试中,除了对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的考核之外,还特别强化了心理素质的考核,包括性格特征、情绪调控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同时,国家还实行5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加强了对教师师德表现、培训学时和工作业绩的考核。(本报记者张滢访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