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余欣荣:加快提升育种企业创新能力
——访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
乔金亮//www.workercn.cn2014-05-27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 乔金亮

  解决种业安全问题,治本之策还是做大做强种子企业,加快提升我们的育种创新能力

  在2014世界种子大会召开之际,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就建设种业强国、提升种企国际竞争力等问题,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专访。

  记者:外商带来“洋种子”,对我国种业安全有哪些影响?

  余欣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外资以投资、贸易及合作研究等方式进入我国种业。目前有25家外资种子企业,经营的作物主要包括玉米、棉花、蔬菜、甜菜和向日葵等。

  国外种子的进入,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挑战的一面。从有利的方面看,在丰富我国品种资源、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引进先进营销理念和激发国内种业竞争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国外种子进入给国内种子企业发展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记者:对于“洋种子”的强劲进入,我国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余欣荣:“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解决种业安全问题,治本之策还是做大做强种子企业,加快提升我们的育种创新能力。对于“洋种子”的进入,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来面对,一方面要依法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市场开放水平,实现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

  记者:您多次提出要以全球视野建设种业强国,农业部有哪些政策措施推动种子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余欣荣:种业“走出去”是促进农业“走出去”的战略前哨,是加速实现种业强国梦的重要途径,更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根本需要。

  2000年《种子法》实施以来,我国种业市场化水平逐步提高,国际化不断向多元化纵深发展。种子出口规模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率14.5%,年种子出口总额已超过3亿美元;目标市场日益扩大,从东南亚国家逐步拓展到了非洲和中亚市场,目前我国种业企业已与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小麦、蔬菜等作物种子贸易关系;种业“走出去”方式逐渐多元化,除传统种子贸易外,投资并购、本土化研发等战略协作型方式正加快发展。

  为鼓励优势种子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章,争取出台金融、税收等配套优惠政策,加大信贷信用保险支持力度,解决制约“走出去”的制度限制。探索创建跨部门协同支持工作体系,协同解决种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支持引导形成一批专业化、社会化、全程化的服务机构,为中国种业“走出去”提供发展指导。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