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主席深刻指出,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军的胜利法宝。强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军都必须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不动摇,永葆老红军本色。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本色,很重要的是要在思想认识上解决好“来自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关于“来自谁”的问题——我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军民一致原则,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回顾我军的历史,我们这支人民军队是随着党领导的工农群众运动兴起而产生的、发展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先后发动和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数百次武装起义,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这一人民的武装。当时,红军的成分大多数是起义的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在建军初期,党就对红军官兵进行思想教育,使官兵们懂得,红军是人民群众的队伍,是工农自己的武装,是为人民解放而扛枪打仗的;军队只能生存生活在工农之中,不能脱离群众;广泛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队伍。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把做群众工作规定为红军三大任务之一。古田会议确立了我军的性质宗旨,明确指出要从斗争的工农群众中创造出新的红军部队。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了军民一致的原则,将之作为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作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光辉论断。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我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与人民群众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与人民群众始终血脉相连,生死相依。当年,中央苏区的江西兴国县,38万人口中就有8万多人参加红军。湖南桑植县是个10万人的小县,当时红二、六军团有1.7万人,其中桑植的就有7000人。长征路上,红军先遣支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赢得了彝族同胞的信任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为了战胜敌人,建设和巩固边区,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倡导下,陕甘宁边区军民创造性地开展了“拥军优抗、拥政爱民”运动,极大地密切了边区军政军民关系,形成了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大好局面。
新形势下,我军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和官兵成分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没有变,我军的建军之本、力量之源没有变,我军作为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不能丢。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紧紧地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坚持军民一致原则,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
关于“为了谁”的问题——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我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人民的利益而浴血奋战。早在1927年9月,毛主席就在江西永新三湾召开群众大会,明确提出工农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为人民谋利益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达2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军在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与人民群众并肩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革命战争的胜利、共和国的安宁强盛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忠实履行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根本职能,英勇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胜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防御作战,严密守卫祖国的万里边防和辽阔海疆,为国家繁荣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宁提供了可靠安全保障。同时,我军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觉服从大局、践行宗旨、服务人民,勇于承担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支持扶贫开发和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支援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奋勇参加抢险救灾,有力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在长期的和平岁月和改革开放时期,广大官兵始终保持和发扬了我军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每当人民需要的时候,都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甘于牺牲奉献。上世纪50年代,为了祖国和人民利益、为了边疆安宁,党中央、毛主席一声令下,新疆10万大军脱下军装屯垦戍边。在修筑川藏、青藏公路中,广大官兵不畏高寒缺氧战天斗地,创造了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3000多名英烈长眠在雪域高原,在世界屋脊筑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丰碑。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特大地震,从’98抗洪到2008年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从抗击非典到舟曲泥石流抢险救援等等,广大官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赴汤蹈火,树立了我军爱人民为人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实践充分证明,我军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坚强柱石,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军都必须始终恪守、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永远做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关于“依靠谁”的问题——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军发展壮大、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源泉。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确保我军有效履行职能使命
我军的历史是一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奋斗史、发展史。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创造了一幕幕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以劣胜优的战争活剧。
战争年代,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夺取革命胜利靠的是人民群众;今天,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实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支持部队训练演习和军事斗争准备,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文化拥军和社会化拥军,推动了军民融合式发展,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和战斗力提高。江苏、陕西、上海、天津等地依托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建成一批科技拥军基地。东北三省18家军地院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协作区,合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大连、青岛、三亚等地全力支持重大军事工程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为支持古镇口航母港建设,青岛市人民群众为了国家和国防利益,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6个村庄1600多户群众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了整体搬迁。福建省只要军事斗争准备有需求就全力支援,近年来帮助驻军部队完成基础设施和训练设施项目1300多个。军事训练是部队战斗力生成提高的基本途径,在近年来我军举行的“砺剑”、“联合”、“使命”等一系列重大训练演习中,演习区域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全力做好交通道路、粮秣水电、演习场地和安全警戒等保障工作,形成了部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的生动局面。各地党委政府还满怀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认真做好拥军优抚工作,帮助解决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河南省3年制定出台11个拥军优抚安置政策文件,推动了许多长期困扰部队建设难题的解决。近5年来,全国累计接收安置伤病残退役军人近2万人,免费培训退役士兵70多万人、扶持就业100多万人,凝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我军成长壮大、建设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人民离不开军队,军队更离不开人民,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军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深厚根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人民战争的思想永远没有过时,人民群众永远是我军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