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银行依靠服务少数大客户赚取丰厚利润的日子一去不返,而小微企业对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更为有利。银行业向小微金融转型已逐步成为银行内在的战略诉求
近年来小微金融已成为银行业热点话题,如何通过小微金融提升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同时实现银行发展模式的华丽转身,银行自身有着清晰的认识和不断的实践探索。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广发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经营道路。记者近日采访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请他畅谈小微金融的未来之路。
记者:近年来不少银行提出向小微金融转型,也已开始加大小微金融服务力度。您如何看待当前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机遇?
董建岳:从前期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形势预判上看,当前正处于银行业发展小微金融的黄金时期。小微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并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随着各项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越来越多。从经济层面看,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兴产业崛起、居民收入提升等,都将推动多元化、多层次市场需求的形成,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从技术层面看,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电商平台的兴起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小微企业延伸市场触角、降低经营成本提供了渠道平台。
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大企业对银行融资的依赖度逐步降低,存贷款定价吸引力减弱,银行依靠服务少数大客户赚取丰厚利润的日子一去不返。而小微企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金融需求增加迅猛,对银行依存度相对较高,风险相对分散,对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更为有利。因此银行业向小微金融转型已逐步成为银行内在的战略诉求。
记者:当前银行服务小微还有哪些战略壁垒须突破?
董建岳:尽管小微金融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小微企业的一些固有特点,使得银行按照经济原则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融资服务方面,面临不少现实的壁垒。
壁垒之一是风险防范。小微企业经营信息透明度较低、财务报表规范性较差、对抗外部经济波动能力较弱、有效担保和抵押不足,使得小微贷款风险更高,如果风险防范不到位,小微金融甚至会“未入蓝海、已陷泥沼”。
壁垒之二是成本控制。小微贷款金额小、期限短、派生业务少,单笔小微贷款和单个小微客户给银行带来的绝对收益并不多。
壁垒之三是资源配置。近年来银行业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贷款额度受控、存贷比刚性约束,而大部分小微企业贷款多、存款少,且融资需求“短、频、急”,对银行的资金摆布是一个重大考验。如何发展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效益,亟待破解。
记者:不少银行将服务小微作为战略转型的契机,您如何看待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战略选择?
董建岳:小微金融战略路在脚下,包括明确战略定位,制定战略方针,找准战略抓手,夯实战略支撑。
首先要明确差异化的战略定位。各家银行可根据自身的业务专长、区域摆布、风险偏好、收益诉求等实际情况,对小微客群进一步细分和深挖,选择适合自身的目标客户、展业模式等,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切入点和定位。通过各家银行的错位发展,让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小微客户都能享受到银行服务,真正朝普惠金融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制定清晰可行的战略方针。发展小微金融首要就是做好小微信贷业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要求银行在客户选择、风险把控、运营操作等多方面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丰富技术手段,减少与小微客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让符合条件的小微客户都能较为便捷地获得资金支持。在提供授信的基础上,小微金融要做到“三个延伸”:从单一信贷业务向公私兼容的综合金融服务延伸,从单个客户拓展向客户群批量开发延伸,从单个时点的需求响应向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
三是找准简便易行的战略抓手。商业银行长期服务大客户为主的业务模式和惯性思维要向小微金融转型,必须依托易于推广复制的业务模式,有一批好的产品,既减少战略落地的阻力,也使得小微金融尽快产生效益。各家银行开展小微金融的具体战术和主要抓手各不相同,优秀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广发银行针对个体工商户推出的“生意人卡”,推出市场仅一年,贷款发放量就接近800亿元。
四是建立高效灵敏的战略支撑体系。这包括打造流程化的运营手段,对标准化环节进行集中批量处理;加强前瞻性的风险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预判经济、行业变化趋势和细分客户的发展特征,进行风险预警;给予扶持性的激励机制;构建立体化的服务渠道,做强传统物理网点阵地的同时,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服务网络商户,探索网络借贷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