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慈宁宫花园防雷工程
本报记者 翟 群
开栏语:根据国家文物局2013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计有博物馆4165家,比2012年度增加了299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各地政府、社会和民间支持、参与博物馆建设发展的热情日益高涨的同时,关于博物馆“重数量,更应重质量”的呼声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对此,博物馆的当家人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将带领博物馆事业往何处去?“博物馆”版面特开设“馆长访谈”栏目,让馆长们讲述自己的工作理念、经验收获和心路历程。
久经沧桑的紫禁城如何永葆生机,安全重于一切的故宫如何根除隐患,五千年文化如何反哺当今社会,昔日皇家禁地如何更好地体现现代博物馆的社会职能……自2012年伊始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以来,这是单霁翔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日前,记者就故宫在安全保障、应对巨大游客量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三个方面的措施对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进行了采访。
问:故宫博物院正在开展的“平安故宫”工程引发广泛关注。对于故宫的9000余间房屋、180余万件在册文物而言,这一工程究竟意味着什么?其最新进展如何,主要困难有哪些?
答:“平安故宫”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工程的7个子项目均有所进展。一是北院区项目,正在进行征地前期准备,在原有用地上规划建设的宫廷园艺中心也已开工;二是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工程方案,已经获文物管理部门的批准;三是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在继续深化设计的同时,已经开展考古勘探工作,市政管线综合走廊将于近日开工建设;四是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项目,文物建筑、环境质量、游客动态、馆藏文物等10个监测方面全面展开,涵盖了故宫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五是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项目,继中心控制室竣工以后,完成了文物藏品全时空技术防范工程方案设计,正在开展视频监控系统无缝隙加密工程;六是院藏文物防震项目,已经完成第一期文物防震评估工作,正在实施文物藏品防震囊匣和密集柜配置工程;七是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积极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经建立起木器文物家具、车马轿舆、中和韶乐等文物修复工作室,文物保护综合用房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每个阶段性成果的收获,无疑为故宫博物院多添了一份安全,向“平安故宫”更迈进了一步。
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堪称世界之最,经过清理统计,现在册的文物共有180755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占了故宫博物院全部藏品的相当大的比重(93.2%),馆藏文物有较为完整的藏品收藏体系。因为年代久远和保管条件制约,故宫博物院的部分文物藏品存在着糟朽、腐蚀、开裂、破损等自然损坏现象,亟须保护修复,而院内现有的科技修复力量,无论从技艺门类上、还是人员力量方面都过于单薄,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对这些文物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修复。
事实上,中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和修复的巨大需求客观存在。在建设中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国家基地方面,需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故宫博物院应该为此付出努力,勇于承担建立世界一流的中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国家基地的责任。目前,故宫博物院内西河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已经开工建设,建成以后文物科技保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精密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在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建设方案中,规划有大型文物藏品科技保护设施,应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中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平台,特别是数量众多、体量较大的文物藏品,都可以在这里得到系统的保护修缮。
问:故宫每年接待1500万左右的观众,近年来,节假日游客人数屡屡创同期新高,巨大的观众流量给故宫带来了很大压力,故宫将采取哪些措施疏导人流、缓解压力?
答:故宫博物院观众人数的增加,是社会发展环境造成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人数必将持续增长,这是难以逆转的趋势。2013年,我院共接待观众1456万人次,这一观众的规模数量在国内外博物馆领域绝无仅有。故宫的淡季与旺季差距非常明显,在每年的观众流量曲线图上呈现出高度一致的“双针一峰”图形,即“五一”“十一”两根“针”,暑期一座“峰”。暑期作为旺季,密集的人流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而淡季则明显下降。所以总体上必须合理配置参观时间,削峰填谷,在特殊时段采取适当的限流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
故宫的开放区域目前已经由2002年的30%增加到了52%。2015年故宫博物院将迎来90年院庆,届时拟开放慈宁宫、慈宁花园和寿康宫所在的西部区域,慈宁宫设为雕塑馆、慈宁花园和寿康宫则原状陈列,还原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另外,故宫博物院东华门保护修缮工程已经竣工,未来将调整其作为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馆,专门展示壮美的古代建筑群和精美的古建文物藏品。古建筑馆开放以后,人们将有机会登上东华门城楼观赏故宫古建筑群,并开放一段城墙,使观众能够从东华门城楼出发,参观紫禁城1/6左右的城墙,使观众获得难得的文化体验。
为了不给观众留有遗憾,拟将端门建成一座数字展厅,将传统建筑和数字技术融合起来,采用直观、亲和、时尚的数字展示手段,使观众对故宫博物院有较为清晰和深刻的“第一印象”。
今年初, 故宫博物院正式实行周一全天闭馆(法定节假日和暑期除外)后,充分利用闭馆时间,及时有效地对古建筑、原状陈列、文物藏品、展览设施、基础设施、安防消防设备等进行检查、保养与维护,并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效果良好,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理解。
问:当前,博物馆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故宫博物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与推广,有什么成果?
答:对于博物馆来说,文化产品研发与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对博物馆的运营和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可能使博物馆面临商业化的挑战。故宫文化产品营销本着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深入挖掘故宫博物院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既使文化产品更具故宫特色,又努力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截至目前,故宫博物院研发的故宫特色文化产品已有5000余种,其中使用“故宫”“紫禁城”驰名商标的文化产品827种,每年研发的新产品近300种。
故宫博物院将“故宫”“紫禁城”驰名商标与普通旅游纪念产品进行结合使用,研发出故宫特色的冰箱贴、瑞兽铅笔、木质微缩家具、玩偶、琉璃、手机壳等系列丰富多样的产品,它们都是以故宫的建筑、馆藏文物等为元素进行创作的。其中,根据太和殿屋脊走兽研发的瑞兽系列铅笔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根据宫廷人物研发的帝后朝服娃娃、帝后大婚娃娃、郎世宁宫廷画师娃娃、明朝娃娃、官兵娃娃等人物玩偶,也备受青少年观众的青睐。
2010年,故宫博物院研发的“手绣大凤披肩”“宫廷娃娃”系列产品荣获“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成果展示奖”一等奖;2011年,故宫博物院有8件特色文化产品在第八届“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征集大赛中获奖;在“2012年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和“2012年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推介活动”中,故宫博物院荣获了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奖和最佳展示奖,获得一项银奖、两项优秀奖、两项提名奖。
去年在端门广场设立故宫商店的基础上,今年在神武门外东西两侧将形成故宫文化产品专营区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服务。故宫文化产品经营空间应保持宽敞、雅致、洁净、整齐的经营环境,能使观众感受到故宫商店内的文化产品展示,犹如文物陈列展览的文化延伸,激发人们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