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历史拼图,不能缺当代胸襟
//www.workercn.cn2016-01-08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让读者读古事而对今事有会于心

  ■向历史这位老师学习,就要学习这种包容精神,要把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很好地吸收进来

  ■我们不能被动等着别人来了解我们,而应自己积极有所为

  解放周末:“戏说”的结果,除了导致史实上的错误,可能还会生成错误的史识。

  李学勤: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曾经讲过,“在历史中求史识”,即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则。陈寅恪先生的论文中,有很多看似纯粹的历史问题,但细察著述时间,并结合当时背景,即可看出他为文的苦心。所以,历史著作的通俗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读古事而对今事有会于心。

  解放周末:从5000年的浩瀚历史中,今天的读者可以阅读到哪些丰厚的精神遗产?

  李学勤: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文明。这点相当重要,过去我多次谈到这个问题。有一次,我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做演讲时又讲到这个问题,下面有学生问为什么。当时我回答说,这是一个历史上的谜,一个大大的难题,如果你非要我给出一个理由,我想就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比如汉唐时期,很多当时并不属于我们王朝的人在朝为官,我们并没有排斥他们。我们对外来文明,从不采取排斥态度。

  我们不仅有包容的态度,有时还会采取主动的行动。唐僧取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知道印度有好的文化,就不辞辛苦地把它取来,融汇到我们的思想和文化中去。今天,我们向历史这位老师学习,就要学习这种包容精神,要把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很好地吸收进来。我们要有这个文化自觉。

  解放周末:这种文化自觉,也在于今天我们怎么面对历史。

  李学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盘家底”,把基本的历史告诉大家。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家底是非常惊人的,所以,我们要先抓住一些基本的东西。《细讲》这套书,就是给大家一个基本的框架:历史上到底发生过些什么,哪些是值得提到的。当然,我觉得这套书在文化史方面还是弱了些,这是一个缺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教科书,首先要准确,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夸大、歪曲和随意抹杀。

  解放周末:从自我的视角中跳脱出来,放在世界大格局中,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的历史?

  李学勤:我认为,总的来说,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是低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美国见到汉学家苏立文时,他告诉我,为了在历史教科书中加进去两页关于中国的内容,他们争取了很多年也没争取下来。我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怎样了,但西方的传统确是从希腊、罗马这条线延续下来的,在他们多数的古代史中,所谓的东方并不包括中国,而只包括西亚到中东这一块,整个世界并没有完全连在一起。

  但我们不能被动等着别人来了解我们,而应自己积极有所为。比如丝绸之路,我们过去讲丝绸之路只讲到新疆,新疆之外就不管了,对中亚、西亚,以及西方的深处,对这些地方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是非常不够的。我曾建议西北大学开展丝绸之路的研究。我说西北大学最应该研究丝绸之路,而且一定要研究境外这段。在西方,早已兴起了一门叫欧亚学的学科,还出版了欧亚学学报。

  在今天,当我们的国家、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之际,尤其有必要推动历史学面向大众。中国有5000多年历史,拥有灿烂的文明,我们有义务把这样的史实告诉社会大众,提升大家建设祖国、走向世界的凝聚力和自信心,这应当成为当代历史学者的襟怀和抱负。

  同时,我们也要推动历史学面向世界。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一方面对中华民族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对认识人类的文化同样具有重大意义。(记者 顾学文)

1 2 3 4 共4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