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奋进
//www.workercn.cn2013-11-15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11月9日至12日,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准确把握会议精神,是我们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与任务。为帮助全市广大干群深入理解全会精神,本报理论版自今日起,开辟专栏刊发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对会议精神的解读和学习心得,敬请垂注。

  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覃正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在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作用。《决定》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个认识既是对改革开放本质的进一步揭示,也表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鲜明立场和坚强决心。对于中国来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有发展,不改革就没有新面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时刻牢记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改革是对历史的继承,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新的革命。因此,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所提供的重要经验,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做到了“四个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

  强调立足改革开放的中国实际。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指导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立场,也是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内在要求。任何脱离实际的瞎折腾都是不可接受的。

  注重推进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全面、综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特点,也就是说,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必须树立全面的观点,做到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而不能片面发展、单兵突进。《决定》强调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既冲破了思想观念的障碍,又突破了利益固化的藩篱,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将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快速发展,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切实把握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新提法,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完成这样的总目标,就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而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可以设想,到2020年,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景必将更加广阔。(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改革重点在政府

  刘解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于我国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来说,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提升到决定性,是一个全面的飞跃与质的变化,不仅彰显了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明确性、决心坚定性与进程连续性,以及改革驾驭能力自信心,而且标志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将开创一个新纪元,可以称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总动员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但这一进程是渐进性的。西方一些国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处于尚未完整的发展进程中。但毫无疑问,市场化进程是渐进的,市场化进程是有条件的,我们不能离开历史进程与现实条件而空谈市场的作用性质、范围与程度。这些年来,在我国,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各方面的条件也不断改善,尤其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因而,我们要看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向决定性升级,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必由之路。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经济活动组织资源配置决策权的自主化,整个经济体制、经济机制、经济机体或从组织到机制都能更好地体现利益最大化最优化,使经济活动组织的战略制定与行为选择,都体现市场导向,体现法制化运行。在市场逐渐形成和发挥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中,市场主体更加完整,市场机制更加健全,市场公平竞争关系更加规范,产权保护制度更加明确健全。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联系的。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能够有效推进,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始终是不可缺少的,市场决定作用是否充分有效,是与政府是否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加自觉地适应和运用市场规律分不开的。企业原本就是为市场而产生和发展的,在正常竞争的环境中,市场越是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发展就越是能够拥有真实的信息与公平的环境,就越是能够真正成为权责利险的激励约束对称完整的市场竞争主体。其实,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是一切任由市场决定,并不意味着政府的被决定作用,或政府靠边站似地发挥些辅助作用。因此,为了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真正的改革重点则在政府方面。一方面不使市场的决定作用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另一方面又使市场的决定作用得到保护。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一直是由政府主导和推进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意味着资源配置主体与权力、权益的根本性转变。这对政府来说是一场广泛深刻甚至持久的革命。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递进和升级,实际上就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突破、阶段性飞跃与全面性深化的结合,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客观规律与逻辑进程。但这也只是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而不是说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可能正好相反,市场在资源配置所起的作用由基础性到决定性的改革,无论在客观上还是在主观上,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现实利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三中全会的公报中,人们看到,推进和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科学体系已然构建,需要的就是我们的深刻领悟与科学把握。(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谱写中国梦的长沙篇章

  罗文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劲动力。作为省会城市,长沙广大干部群众如何学习领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笔者的认识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以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之市、两型引领之市、秀美幸福之市为发展定向,以强力实施产业倍增、收入倍加、城乡品质倍升为目标追求,深入开展“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活动,以更大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大力提升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共同谱写中国梦的长沙篇章。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特别是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提出总体改革思路,为加快“五位一体”建设清障开路。长沙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勇当先锋,敢站头排,提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之市、两型引领之市、秀美幸福之市,全面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有利于尽快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且,率先建成“三市”目标的提出,不但全面提升了长沙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更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了追梦、逐梦、圆梦的广阔空间与社会环境。

  长沙提出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坚持速度、质量、效益有机统一,在产业倍增、收入倍加、城乡品质倍升上积极作为,体现了省会城市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发展质量关乎人民福祉、小康社会建成、现代化实现。没有良好的发展质量,再大的总量也是“纸老虎”,再多的均量也难以真正让群众满意。率先建成“三市”以提升“发展质量”为关键,提出要实现城乡品质倍升,以提升人均均量为目的,实现收入倍加。毫无疑问,随着“三市”建设的推进,随着加快重点带动、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形成,随着加快长沙湘江西岸崛起步伐,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两型城市形态、两型体制机制、两型生活方式、两型社会模式的构建,人民群众将不仅享有高水平的物质生活,而且会享有高层次的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享有高质量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享有高品质生活的舒适感、愉悦感、幸福感。  

  所以,学习贯彻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党的十八大作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湖南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给长沙的时间表是2017年。为此,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斗志,在率先建成“三市”的征途上奋发有为。也就是说,实现长沙人民“幸福梦”,就是要努力提升城乡品质,让自然环境更加清秀、发展环境更加清新、政务环境更加清正,让长沙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宜业。而实现这一梦想,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乘十八届三中全会强劲东风,充分发扬“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更加自觉地吸收先进理念、借鉴先进经验,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凝聚长沙力量,敢于把标兵变为追兵,让长沙的各项工作在全国叫得响、排得上、传得久。“三市”建成之时,就是长沙“三梦”共圆之日。 (作者系长沙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