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深刻理解这一科学判断,是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先导和统领。
35年的宝贵经验:“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是35年改革开放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和结论。
35年来,中国人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众多问题,在改革的舞台上演出了一个又一个威武雄壮的活剧:改革使经济体制由“死”变“活”,从僵化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经济总量由“小”到“大”,GDP总规模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2.8万亿元,经济总量一跃居于世界第二位;改革使百姓由“穷”变“富”,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人均GDP已由1978年的190美元提高到2012年的5680美元;改革使国家综合实力由“弱”到“强”,中国已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偏上国家行列,成为当今世界竞争舞台上重量级选手,在国际社会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依靠坚持不懈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论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5年来,改革开放最重量级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改革开放让我们既告别了传统的封闭僵化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老路”,又避免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改旗易帜的“邪路”,开辟了一条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与时俱进的“新路”,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宝贵的,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改革方向正确;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勇于理论和实践创新;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形成改革合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首次系统地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的“四个坚持”的重要经验,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的依据。
35年历程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新的方位使然:“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现阶段,我们党执政环境发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关键抉择。这种新的历史起点可概括为“四高”时期:
其一,改革开放进入“高难度”时期。经过35年的改革,那些好改的、易见成效的、表层次的改革都改了,现在的改革进入了高难区、深水区、敏感区,进入攻坚战、决战阶段,剩下都是难啃的骨头、难攻的堡垒。改革的全面性、深刻性、复杂性空前未有,那种单兵独进、孤军奋战的改革已不能奏效,改革前期采取的应急性、局部性、孤岛化、碎片化的改革方式显然不适宜了。急需对改革形成新的共识、提供新的动力、进行新的顶层设计,需要更大的改革决心、勇气和智慧。
其二,民众需求进入“高期待”时期。一位学者曾说,当一个人肚子饿的时候,他只有一个需求,就是填饱肚子;当他填饱肚子后,会产生一百个需求。20年前,邓小平就预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现阶段,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环保、收入等民生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地摆在党和政府面前,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刀阔斧地推进全面改革,打破不合理但已固化的利益格局。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受访者对三中全会给予了热切期盼,人们热盼改革给百姓带来更实在的“红利”。我们党已进入“民生政治时代”,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得民心。
其三,党的执政进入“高风险”时期。有人说,中国现在面临三个之最:官民关系处于建国以来最紧张的时期,富人与穷人的矛盾处于建国以来最突出的时期,群体性事件处于建国以来爆发最多的时期,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党执政处于高风险境况。“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四个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地摆在我们党的面前,要化解这种高风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因此,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总部署中的“六个紧紧围绕”,首次强调了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其四,国际社会进入“高关注”时期。当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时,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一重大事件。美国《全球邮报》称,“中国经济未来方向的决定对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潜在影响”。一方面,中国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另一方面,西方等国家希望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获得更多的“红利”。因而,我们既需要坚持尊重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又需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注,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与国际接轨,通过新一轮的改革,提高中国应对复杂的国际局面的能力。
面对未来,除了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别无他途。
实现中国梦的法宝:“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是实现中国梦的法宝。
改革开放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时间上看十分紧迫,距2020年只剩下7年,已进入倒计时;从任务上看十分艰巨,目前已实现的小康只是“总体”小康,离“全面”小康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五个偏”,即“偏多——贫困人口偏多,按国际上每人每天收入在2.5美元以下为贫困人口的标准,中国还有一个多亿的贫困人口;偏低——人均GDP偏低,人均GDP6000多美元,排在世界100名以后;偏大——收入差距偏大,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偏重——资源环境的成本、代价过重,每生产一万元GDP的能耗是美国的5倍、日本的8倍;偏弱——公共服务体系偏弱,公共产品和服务距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很大差距。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只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才能实现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只有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现谁污染、谁治理、谁埋单,才能给百姓一个天蓝、山绿和水净的生活环境,建成美丽的中国;只有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才能让政府归位、定位到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上来。总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兑现我们党对全体人民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决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的时间表与全面建成小康的时间表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纵观中华民族近现代发展史,我们既有抓住机遇发展的辉煌,也有与机遇失之交臂惨痛的教训。19世纪后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中国136年,创造了“康乾盛世”,中国当时在世界上拥有经济总量、城市发展等10个世界第一,但他们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当西方的工业革命开始后,中国仍然以大国自居,不屑一顾,闭关自守,结果不到一百年中国就迅速衰落,“康乾盛世”成了“落日的辉煌”,使中华民族失去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有巨大的成就,就因为我们抓住和用好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天,我国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经济发展能力和潜力巨大,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影响力大幅提高,并且拥有35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中国又一次站在大好机遇的门口,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否则,我们就无法向历史交代,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只有让改革的旗帜在中国的天空高高飘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