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宁波全面深化改革
——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观点摘要
//www.workercn.cn2013-12-18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增强宁波文化软实力

  方东华(市社会科学院):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了重要部署。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联系宁波实际,我认为要实事求是地研究制约宁波文化发展的“短板”,在以下四个方面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一、创新有利于文化发展顶层设计的组织体制和决策机制。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思路和一流的顶层设计,需要能宏观把握、整合各种力量的强有力的科学决策机制。以往在抓文化发展方面,各级政府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成绩。但是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仍然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重要工作之一是有一个整体上清晰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顶层设计。因此,怎样进行整体把握,宏观指导,整合资源,形成明晰而科学的决策,不仅需要观念的更新,也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体制和科学决策机制。

  二、创新为文化发展提供智力和学理支持的研究和咨询体制机制。宁波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么多类型的文化,固然说明宁波文化资源的丰富,同时也说明在文化建设思路上的各打各的牌,求全贪多而无重点和特色的境况。所以,要提出具有高水平的建设性建议和具有历史责任感的文化发展思路,就要有能提供智力和学理支持的研究咨询体制机制作保证。要为文化创新提供学术支撑和理论研究成果,改变浅尝辄止、只凭经验和感觉决策的被动局面。

  三、创新有利于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艺术精品的工作机制。怎样把基础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艺术精品,并走向市场成为竞争的实力,其中有许多环节。环节之一便是对基础资源的原创性开发利用,这里的关键是艺术创新、文化创意。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粗放型地、简单地征用地域文化资源,雷同重复,简单演绎,很少能拿出有新意的标志性创意作品。里面的要害是缺乏对宁波文化资源进行富有原创性的深度阐释,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参与文化强市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理论研究,鼓励潜心精品创作,对有一定基础的作品进行推荐、提升,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符号和艺术表达符号。

  四、创新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流通的体制机制。针对宁波文化发展的现状,从改革和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入手,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格局,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培育对外文化贸易主体,形成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詹国彬(宁波大学):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仔细研读《决定》,我认为其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方面蕴含四大亮点:

  一是凸显社会治理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十六大以来,社会管理日渐成为政府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但从学理意义上看,“社会管理”更多体现了一种单向度的管理活动,较多地体现了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社会自我管理和发展的内涵和意蕴未能得到充分的彰显和体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改变了社会管理的提法,提出了“社会治理体系”的概念,这是一种重大的理念更新和转变。社会治理体系的提出,说明党中央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重要性,也说明在社会问题的治理过程中寻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对话”、“协商”与“合作”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公共事务治理必须走向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多元参与的格局。

  二是加快实施政社分开以激发社会活力。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不仅要更新社会治理理念,也需要进一步加快实施政社分开以充分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要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这意味着政府与社会关系会加快调整步伐,社会组织的自治权利将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和体现,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事务治理方面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作为空间,社会活力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和释放。

  三是强调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强调政府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看待社会矛盾问题,要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建立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实现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的目的。此外,《决定》还提出要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等等。这些都表明中央政府将社会矛盾的化解纳入制度化和法治化轨道的决心,为社会矛盾的有效预防和化解指明了正确方向。

  四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并强化国家安全战略。公共安全是社会治理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公共安全就无法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就无从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无法实现。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这表明党对国内、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问题放在事关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加以审视。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用制度来保证

  郑辉(象山县委宣传部):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生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用制度来保证,这是三中全会《决定》的重大举措。

  当今时代,建设生态文明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和协同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既事关发展方式,又事关人民福祉。无论是着眼于当前的环境恶化现实,还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生态治理都绝不能再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打补丁阶段,再深陷于末端治理的圈圈,我们必须并且加快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统筹发展经济和环境治理的问题,寻找更为有效的制度性解决方案。

  近年来,象山县立足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着眼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乡镇和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整治5大行业污染、提升生态产业、建设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等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市领先水平,2004年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同年颁布《象山生态县建设规划》,2011年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创建验收,2013年通过全国生态县技术评估。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决定》的“五个最严格”要求(即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加快发展生态经济,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到2020年,努力把象山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县。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党

  邢孟军(市社会科学院):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关键也在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一、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35年,我们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这条经验作为改革开放35年来最重要的经验。同样,这条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重要指针。方向至关重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把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摆在首要位置。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丝毫动摇,不能有一点含糊。

  二、把制度建设放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重中之重的位置。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统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保持和发展,都需要健全严密的制度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标志着党中央更加重视制度建设。

  三、始终坚持“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事业之所以能一步步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的支持尤其重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真正认识到群众的力量与价值,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等等,这些都是重大的制度创新。只要把反腐倡廉建设一以贯之地抓下去,一定能够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