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模式
严书翰//www.workercn.cn2014-03-17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从世界历史与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和理论剖析的高度,深入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我们要深刻理解坚持这个总目标的重要性和科学内涵,正确把握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优势和特色,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指引,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模式。

  一、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性和科学内涵

  我们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解决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前无古人的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纵观全球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在实践中没有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我们这么说,并不是苛求前人,而是指明解决这个课题的艰巨性和极端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有许多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但是他们没有经历全面治理社会主义囯家的实践,更没有遇到后来社会主义囯家所面临的大范围、全局性、长时间的矛盾和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就逝世了,尽管他生前已经看到了社会主义实践产生的问题超出了预计,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举措,但没有来得及深入探索和实践。后来,苏联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分析苏联东欧失败教训,可以看出他们不但没有解决好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而且在这个问题上犯下的严重错误,是导致国亡政息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去我们提出过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提出来的。实现了这个总目标就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善的制度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对于我们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意义,要有充分的估计。这是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基本内涵,是由两方面内容即两句话组成的有机整体。前一句话是讲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选择即根本方向,第二句是讲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内涵和形成路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对这两句话不能割裂开来,不能只讲其中一句,而不讲另一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中国特色制度模式选择的根本方向。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偏离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就南辕北辙了。中国是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能改。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后一句,指出了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内涵和这个制度模式形成的必经路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在内的一整套的制度和制度体系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中国特色制度模式中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治理体系就没有弊端,不需要改革了,治理能力也不需要提高了。但是,怎么改,怎么完善,怎么提高治理能力,我们只能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优势和特色

  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肯定我们的制度模式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际上这是对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成功及其影响力的客观回应。说明中国特色制度模式总体上是好的。对此,我们既要有制度自信,又要有清醒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的脚知道。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权作出选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长期艰苦探索,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究竟好在哪里,特在哪里?我们认为,首先,特就特在鲜明的方向性上。在我们国家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制度模式选择,无论是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还是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都是有方向的,这就是社会主义方向。“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本根”就是社会主义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特就特在它的独创性上。独立自主既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又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这个活的灵魂和重要原则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有选择走自己道路的勇气和定力。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项全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独立自主、大胆探索,决定了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独创性。再次,特就特在制度体系的全面性上。我们说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说这个制度体系具有全面性,既是指它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这3个层面,又指这个制度体系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制度构成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我国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六个紧紧围绕”体现了我们要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全面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既然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成功制度体系,那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改革呢?需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集中体现在对许多重大问题的阐析都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比如,强调既要讲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要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讲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又要讲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既要讲如何分好“蛋糕”,又要讲做大“蛋糕”、扩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等等。同样的,在中国特色制度模式上,既要讲它是成功的,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又要讲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提高治理能力,使中国特色制度模式更加完善、优势更加明显。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模式

  在回答了为什么需要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制度模式后,还要解决怎样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模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我们体会主要应该从这4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要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统领改革分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的中心和主轴。因而根据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我们形成并提出了具体领域的改革目标。比如,我们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又比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党在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是要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因此,需要有总的目标,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

  二是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模式作为宏大的系统工程来抓。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模式是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善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是一个前后相续的过程。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这是前半程,我们已经走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是后半程,正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努力奋斗。因此,这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把握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这一特点,我们就一定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三是要更好发挥制度效力,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因此,只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才能更好发挥制度效力、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制度需要人来执行,治理能力是体现在执行者身上。治理能力不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且是极为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才能使治理体系发挥出更大的效力。

  客观地说,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相比,我们要在提高治理能力上下更大气力。应该看到,我们队伍中的不少人,他们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本领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最终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是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背后,都是有其特定的价值体系,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为支撑的。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一定价值取向的体现。价值认同是制度执行、治理优化的重要基础,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导航定向,需要精神追求和信仰力量的依托支撑。社会主义社会尤其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最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这是从战略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模式指明了前进方向。

  民族复兴中国梦引发了亿万人民共创未来的澎湃激情,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凝聚起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磅礴力量,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制度模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我们应该有豪迈的制度自信和自觉的历史担当,努力取得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严书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