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用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导向问题。提拔任用什么样的人,干部的志向、追求和部队风气就往哪个方向去,战斗力就往哪个方向发展。为此,习主席强调指出,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做好选人用人工作,实施人才强军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才从来都是成就事业的根本,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重实干、作风硬的建军治军骨干。如何选拔任用干部,可以说部队上下都十分关注。这种关注,既是广大干部对部队建设的关心,也是以此明确和调整个人努力方向。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单位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的人通过跑要而走上领导岗位,有的人因为攀上了什么领导而迈进上一个层级,有的因为擅长拉拉扯扯、吹吹拍拍、善做表面文章而得以提升,等等。这些现象尽管不是很普遍,但都从根本上偏离了选人用人的原则和标准。如果这样的干部得以任用,不仅直接影响部队建设水平,影响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而且也在部队中形成不良的用人环境,使人们觉得自己要想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不能仅靠能力水平、实干苦干,还要把心思和精力花在其他方面,甚至要搞些歪道道。因此,能否把好选人用人导向,是关系到部队骨干能否正常生长,关系到能否有效履行使命,能否保证国家领土和主权安全以及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
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导向。战斗力是衡量部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无疑,这也是人才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要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军事能力强、思想作风硬、模范作用好的人选出来用起来。在部队战斗力诸要素中,基层官兵是主体,领导干部和领率机关是关键。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指挥员缺乏政治素养,不懂运筹帷幄,缺乏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才能,即便装备再先进,打起仗来也没有不败的。晚清甲午海战之败,并非败在武器装备不强,也非败在兵力不足,而主要败在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和战斗作风上。历史血的教训不谓不深刻。即使日常教育训练,士兵军事素质的养成,指挥员也至关重要,只有高素质的指挥员才能从严治军、科学施训,才能带出高素质的士兵。所以,坚持习主席提出的“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战斗力这个选人用人的导向。这个导向明确了,干部才能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提升自身军事能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上来。
必须坚持基层这个导向。古人对选拔任用人才总结出许多经验,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从来都是军事领率的摇篮,只有经过基层历练的人,才有扎实的军事素养,才有丰富的带兵经验,才有能吃苦敢拼搏的精神。我军在战争年代领兵打仗的将帅,无一不是从基层逐步成长起来的,无一不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基层是培养人才最好的大学校,不经历这样的大学校培养,很难成为真正的高中级指挥人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坚持这个导向,使之成为硬杠杠,既是对基层成长起来的人才的重视,堵塞不正常的用人渠道,也是鼓励年轻干部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得到锤炼,提升处理复杂问题和实战能力。
必须坚持实干这个导向。干部、干部,先干一步。邓小平同志曾说,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再高,文化知识再多,贯彻上级指示口号喊得再响,但没有实干精神,不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抓落实,一切都等于零。注重实干这个导向,既是引导和推动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打基础、谋长远上,也是以实际举措告诫某些干部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搞花架子,不要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使大家懂得通过做表面文章谋求仕途不会有前途,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工作,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要求落到实处。
必须坚持官兵公认这个导向。官兵公认的好干部未必全都能成长为好干部,但官兵公认不好的干部一定是不可选拔任用的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一个干部,上级领导和机关由于视角有限,所看到的往往是几个侧面;而群众有无数双眼睛,是全方位地观察和打量,哪个方面都能看清且有自己的评价。因此,选人用人尊重群众公论是重要的环节。把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上来,既坚持了正确的选人路径,排除了非正常因素干扰,也进一步凝聚起人心。坚持官兵公认这个导向,也是推动领导干部关心爱护基层官兵、密切官兵关系的重要举措。干部更加尊重关心战士,就进一步将“基层第一,士兵至上”这一建设部队原则落到实处,从而更有力地调动广大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