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难在坚持,贵在自觉。在社会转型期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要的是要破除种种有碍于对群众路线思想认同的错误观念,增强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
破除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对立起来的思想观念
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的是人人为自己,“一切为了群众”的传统理念过时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漠视人民的主体地位。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而独立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伦理,不能搞完全的自发的自由市场经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而创造的、全新的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秉持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理念,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根本宗旨来坚守,作为价值取向来追求,作为工作标准来衡量。当然,我们强调群众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否定经济对历史的制约作用,否则我们就不会下大力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但是讲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并不是说经济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经济的和各种非经济的因素形成合力才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市场经济鼓励人人致富,但不是放纵人人自私。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民经济,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根本目标。“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离开劳动的资本是不能够创造任何财富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违背共同富裕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而市场调节方式也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才能实现的。因此,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模式或手段,必然带有一定的制度特性。“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而群众路线正是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可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目的是统一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丢掉人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虽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完全彻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人这个社会实践主体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不仅要使人们从计划经济主体性被禁锢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也要使人们从金钱至上的原教旨主义市场经济和从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对人自身需求的高度关注,把人推向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破除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对立起来的思想观念
有人说,现代社会讲的是民主政治,“一切依靠群众”的旧思维不适应了。这一认识是一种误解。
群众路线是在革命时期产生的,但它不是与民主政治相对立的。列宁指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它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群众夺取政权,就是为了争取一条民主自由的新路;带领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只能是人民民主,因为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必须坚持人民性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于民主政治建设之中。
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在范畴上是有区别的,但它们不是相互割裂的。党的群众路线具有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征,它与民主政治虽然政治概念不同,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下,二者在本质要求、实践主体、运行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我们的民主建设是以“群众”为起点的,党的群众路线是民主政治的根本,民主政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另一种表现形态。
群众路线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不一样,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以发扬民主为重点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建立者和完善者。在市场活动中,人民群众中体现着各种经济关系,要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依靠群众,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在社会转型期依靠群众、发扬民主,最重要的是贯彻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也体现了群众路线的规律性。
破除把适应社会信息化时代要求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立起来的思想观念
有人认为,信息化时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老办法没用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历史与现实是一脉相承的,在信息化条件下,其工作范围不仅增大,其多样性的程度也大为提高。
网络沟通是为了更有效地联系群众。采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但不是不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方法。党员干部必须具有运用网络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到群众的心坎上,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网络问政是为了更好地依靠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创新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方法,为健全社会矛盾释放机制,促进群众政治参与及监督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认识不足、能力不强,甚至是漠视回避,这与时代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也是违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要求的。
网络宣传是为了更及时地引导群众。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信息海量、情况真假难辨的形势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善于对网民所思、所想、所虑进行正面回应,在沟通中增加理解,增加互信;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积极引导舆论,在网上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学会在互联网上做好群众工作。
(范军系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艳霞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在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