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疫情冲击并没有改变我国中长期经济生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结构问题的现实判断,因此释放内需潜力,最重要的是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上,着眼提振消费和扩大投资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益,创造适应和引领新需求的有效供给。立足于中国经济成长性和国内市场巨大的潜力,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释放相关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的“投资乘数”效应,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变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基本面。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
作为2020年开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于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在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同时,也严重冲击着世界经济运行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当前国际疫情蔓延的态势以及当前全球经济的表现,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进行了大幅度下调,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下降3%,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大幅度萎缩。IMF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1.2%左右,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少数预计为正增长的国家之一。
IMF对2020年中国经济正增长的预测既源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强大韧性,也源于中国在控制新冠疫情中的出色表现。在如此背景下,5月21日、22日全国政协、人大会议先后开幕,全国两会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走上时代前台。中国经济将如何谋篇布局?又如何助推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所有人都期望从两会中找到“中国答案”。
如何理解两会应对疫情的一揽子政策方案?未来中国经济改革该怎么走?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了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
一、“扩大有效投资”和“扩大内需战略”实际上处理的是抗疫与继续追求高质量发展中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投资、消费、出口过去被称为“三驾马车”,被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判断宏观经济态势的“晴雨表”,但贾康等学者所致力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指出了这个认识框架的局限性,并已把这一“三驾马车”的认识框架延伸和展开到供给侧,强调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体系的全面认知与正确把握。
新冠肺炎疫情在经济方面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全球经济的蔓延性停顿,中国本土在有效控制疫情后,面临严重的外部需求不足,许多厂家的订单大幅度减少。贾康认为,疫情之下,中国发展外部不确定性巨大,扩大内需挖掘内部潜力是现实之迫、必然之选,也符合供给侧改革大方向。在贾康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有效投资”和“扩大内需战略”,实际上处理的问题就是中国在抗疫和继续追求高质量发展中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人们需要、能够支撑可持续消费的,一定是在供给侧源源不断地提供可以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实际生活中如果想要可持续地扩大消费,就一定要使人民群众有不断的收入,形成支付能力、购买能力,以此来满足他们消费活动的要求,而有收入的前提是什么?必须要有投资带头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消费实际上是要以投资的有效性来支撑的,如果没有有效投资,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处理短期问题与中长期目标的衔接,就一定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的关系。”贾康说。
二、扩大有效投资,正是应该把“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投资
今年全国两会上,“两新一重”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贾康认为“两新一重”整体上是以基础设施为主的,政府必须牵头把握“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积极介入这些建设事项,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之下,扩大有效投资恰恰应该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投资,这些工程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带有前提、基础意义的,是长远发展“后劲”的来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总体资源配置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当下的“两新一重”,恰好就是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体现,扩大内需中政府没有必要大量介入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的建设项目,但是它必须建立在高水平的国土规划基础之上,做好基础设施、公共工程的建设。当然,财力运用上不是政府大包大揽,政府要花一部分钱吸引非政府主体的资金进入这些建设领域。
除了扩大有效投资,贾康认为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同样重要。将有效投资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结合在一起,使老百姓有收入,并且在减少“后顾之忧”和“预防性储蓄”情况下,收入敢花出去,便有望形成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良性互动。当下我们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一定要尊重经济学基本原理所揭示的相关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