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
//www.workercn.cn2013-11-25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此,必须按《决定》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明晰政府与市场的不同职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市场,政府应该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主体。政府的职能要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主要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正确处理好集中与分散决策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虽然被认识,但一些认识误区依然影响深远,科学决策和执行存在多种约束条件,如信息对称与否、利益取向是否“一致”、决策目标是多重还是“单一”的、长期决策还是短期决策等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分散决策,但政府却存在很强的“集中偏好”,就难于根据走向市场经济的实际进程切实转变职能,反而会把不适当的决策“强加”给市场,甚至代替市场选择。这显然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明确了政府与市场的不同职能,政府要引导产业的升级发展,就会避免直接干预,尽量通过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来实现促进产业升级的目标。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加强政府公共服务。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政府应当着力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发挥政府积极职能、防范市场失灵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决定了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失败的被淘汰者。而即使是市场竞争的优胜者,有时也难免因为天灾人祸的影响而遭遇难以为继的危机。

  公平的保障体系能够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免除后顾之忧,促进市场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建设主体是政府。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中,政府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与其公共职能的定位高度相关。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必须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导向,落实放权、限权、分权。三中全会《决定》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落实这些放权要求,有利于调动社会的积极性,有利于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

  此外,必须通过法治的手段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为此,《决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的要义在于限制公权、保障公民权利。《决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各级人民代表能够依法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通过制度安排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只有通过真正地落实法治,才能杜绝公权力越位、缺位、错位情况的发生,促进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将权力关进笼子,进而才能真正做到充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主题延伸

  逆市场配置资源的典型案例

  计划经济的特点是通过计划等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因此效率低下。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全社会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不是机械的计划所能应对的,行政手段越俎代庖只会带来巨大的浪费和严重的低效率。兹举几个逆市场配置资源的典型案例。

  “沈变”“沈冶”比邻难通商

  上世纪50年代,沈阳有两个相邻的工厂,一个叫沈阳变压器厂,一个叫沈阳冶炼厂,这两个都是政府行政主导,变压器厂需要大量的铜,由主管的一机部从云南等地调到沈阳。冶炼厂生产的铜由冶金部从沈阳调往全国各地。一墙之隔的两个厂由于行政主导,没有市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顺便再举一个例子,上海的一家企业为了在夏天给车间工作的工人降温申请买鼓风机,经过七个部门审批,待审批完毕,夏天都已经过去了。

  捷克的“拔佳”皮鞋现象

  1986年,我率领国家体改委代表团考察了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的体制改革,我问匈牙利主管计划工作的副总理:你们为什么要取消指令性计划?他回答说:“我们国家计划局按照平衡表编制指令性计划,但执行的结果,有的完成了百分之五百,有的只完成了百分之十,但谁都没有责任,说明这种计划是主观主义的,脱离实际的。”

  捷克的“拔佳”皮鞋是名牌产品,但后来搞了计划经济,就没有名牌了。因为国家计划部门按照全国人口1600万人(当时捷克和斯洛伐克是一个国家)每人两双皮鞋做计划,计划执行结果是,老百姓需要的没有生产,而生产出来的往往没有人买,一方面满足不了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大量积压。道理很简单,皮鞋的需求多种多样,个性化很强,男人与女人不一样,大人和小孩不一样,城里和农村不一样,国家计划部门凭主观编制计划,生产部门按产值高的安排生产,产需严重脱节,其结果造成的资源浪费是可想而知的。(高尚全)

1 2 3 共3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