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黄世贤//www.workercn.cn2013-12-02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而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

  从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们党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增强。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刻分析了主客观条件后,鲜明地提出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强调了“市场化”导向的坚决态度,体现出我们党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理论智慧。

  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资源配置包括三个相关问题:第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第二,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方法来生产、如何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第三,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自亚当·斯密创立现代经济学以来,虽然产生了很多流派,但所有的流派都是围绕着“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来展开研究的。“一个问题”,指的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即市场与政府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和地位;“两个方面”,指的是市场经济应达到什么程度、政府应该在经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核心就是在资源配置中,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具有自我矫正功能,作用于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和价格机制。理论模型和实践成果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十分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形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凡是市场能做的事情都交给市场,对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

  经济活动有所谓“两只手”的说法,一只是“看不见的市场手”,另一只是“看得见的政府手”。如果政府“看得见的手”变成了“闲不住的手”,干任何事都要经过报批,进行一项投资、开一个厂、办一个公司都必须经过很多行政部门审批,这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容易挫伤人们创业的积极性。要缩回不该伸的“手”,就必须使市场在整个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变行政审批的“终极”决定作用。因此,《决定》提出,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并要求采用当前世界上流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有了这条主线,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的诸如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财税体制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就有了明确的路径,都应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和推进。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其他领域的改革有着牵引和带动作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证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保障

  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作用最小化。我们知道,“看不见的手”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上。马克思认为,人有两种属性,一是人的自然属性,二是人的社会属性。人之所以为人,关键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抹杀了人的社会属性,就解释不了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中还会发生许多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市场经济能解决效率问题,但无法解决公平问题;能解决惰性问题,但不能解决诚信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虽说市场具有配置资源、优胜劣汰、价值分配、经济评估等功能,但这些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市场机制“有所不能”的方面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决定》对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要解决收入分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就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制度是行为的规则,决定着一切经济发展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展开的框架。因此,建立有效的制度来支持市场发生作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有效率的制度从哪里来?政府是制度界定的主体,是整个经济领域最基础性的结构。《决定》在阐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功能定位时旗帜鲜明地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产权的保护上强调,“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政策的待遇上指出,“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条件下建立起效率较高的市场经济制度,可以激励劳动者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可以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场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加快推进,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改革开放35年,我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果说改革初期更多的是需要冲破僵化思维,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那么,今天面临的发展和改革局面显然要复杂得多,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否则会造成顾此失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领,可以说是纲举目张。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在六大领域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倒逼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对于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有根本之效。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市场化改革必须和其他改革相配套,没有其他领域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并且新产生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比如,如果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加快实行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就会失去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唯有如此,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才能得到根本实现。

  (作者系省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