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走新型“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之路
//www.workercn.cn2014-05-03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既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深入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走出制约当前发展瓶颈的基本途径。如何更为科学、更为有效地推进“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对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缺乏良性互动。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一个互融互包、协同推进的过程,单一的侧重一方或者“两张皮式”的发展,都会阻碍二者的发展。受既有政绩考核机制、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存在的大规模造城运动、产业无序发展等问题,使得“产与城”和“城与人”在空间布局和时间进程上缺乏协调的可能性和拓展空间。近几年频现的“死城”与“睡城”、拥堵和雾霾等现象,就是这一缺乏良性互动的体现。

  “人的城镇化”未得到充分体现。农民工进城虽然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是受户籍、医疗、社保等制度的限制,大多数仍然处于“半城镇化”。大规模造城运动催生的过高房价,又推高了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成本。同时部分地区的城镇产业空心化,既使得大城市人口过度拥挤,又使得县城和小城镇无力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村进城人员中普遍存在的“大城市工作——家人在县城生活——农村留地养老”现象也印证了这一问题。

  信息化与其它“三化”的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受制于认识不够、研发投入不足、相关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奇缺等因素影响,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信息化仍处于局部应用阶段,与二者发展的融合程度不高、良性互动不够。就其与城镇化的融合互动来看,信息设施建设还较滞后,城镇发展各领域的跨域信息共享和联动并未真正实现,城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也还未实现真正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所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四化”的融合互动需要处理多种关系,其中最主要在于处理好与市场、政府和人的关系。

  “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是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决定性机制,“四化”进程中人流、物流、资金流、科技流等资源的充分流动,人力资源、产业资本、技术与模式创新等要素的科学配置,本质上都由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是否充分,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四化”进程的快与慢、方向的对与错、发展的远期与短期以及融合互动的协调与失调。

  “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市场决定性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政府治理的科学参与至关重要。处理政府治理与“四化”融合互动的关系重点在于两个核心问题即“宏观引导”和“环境塑造”。“宏观引导”就是要通过综合应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克服市场的不足,促进资源更为科学的配置与流动。“环境塑造”就是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和法规体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更深入的推动收入分配更趋合理和公平等方式,为“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和谐氛围。

  “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与人民共享发展果实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人民的幸福更是我国发展所不懈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核心。“四化”深度发展要实现的资源与环境相协调、“人的城镇化”等阶段性特征,都从目标上指明了前进方向。另一方面,人民是“四化”进程的参与者,“四化”进程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合理分配重点在于发展果实的如何分享,发展果实分享的合理与否更决定着参与者的投入程度。因此,“四化”进程与人民是否能合理的分享发展果实密不可分。

  “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着力“原则、互动、融合、人、改革”几个方面打好组合拳。

  以“尊重规律、推进改革、以人为本”为核心原则,科学有效实现“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一是“把握规律”。既要把握“四化”各自自身发展与融合互动的客观规律,科学有效且“按图索骥”的推动融合互动,也要把握好与经济、社会、生态、人的发展规律的契合程度,找准与现实发展状况的结合点,因势利导且顺势而为的推动融合互动。二是“推进改革”。当前“四化”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改革问题。要正确处理与市场、政府的关系,通过推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的政府治理体制,拆除妨碍“四化”融合互动的樊篱,以改革铺就发展新路。三是“以人为本”。人既是“四化”历史进程的推动者,更是“四化”成果的受益者,“四化”要实现融合互动,必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作为各项工作的价值核心。

  以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一是立足多向互动,着力使“主导(特色)产业区——配套产业区——工业园区——特色(配套)产业点”的产业布局与“中心城市城区——县城城区——城郊镇街——功能型镇街”的城镇布局,实现有机融合和梯级联动,努力形成产业协作严密、城镇衔接紧密、产业与城镇深度融合的互动格局。二是以“产城和产镇融合”深化中心城市与县城、城区与园区、园区和农业区与服务业集聚区等的协同发展关系,进一步整合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积极培育新的发展空间。三是依托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的辐射效应和产业与城镇良性互动形成的增长潜力,通过完善合作社公司化运营、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等方式,加速资本、技术等资源向农村流动。四是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黏合剂,加快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旅游等消费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与城镇融合互动。

  以完善人力资源发展体系为发展保障,增强“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动力。一是完善人才开发机制。探索长效补贴机制,通过农民工培训、定期轮训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等方式,加快培养实用型人才。充分利用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平台,通过“政学”合作和“企学”合作,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搞好农村基层人才建设,全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探索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工资决定、增长、激励等机制,切实发挥工资的正向激励作用。探索以教育、保险等必要支出作为减免个人税赋以及技术和管理资本化等参与分配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

  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根本举措,加快拆除妨碍“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樊篱。一是加快城乡产权制度改革。加快集体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构等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创新,加快释放发展活力。二是加快投入体制改革。以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省级与市县、市县与乡镇的责任为基础,深化事权、财权、税基等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扫清各种障碍,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国企改革等相关领域。科学推进银行、金融服务等行业改革创新,积极发挥金融的促进作用。三是加快政府治理体制改革。加快从“重审批、重干预”向“重监督、重服务”的职能转变,减少对市场活动不合理干预。通过深化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等形式,努力把社会治理职能转变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来。

  (作者单位:荣昌县委、荣昌县发改委)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