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充分释放 服务业发展潜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有为//www.workercn.cn2014-05-04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经济已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由前些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与此同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政策措施的引导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分别提高了2.5个和3.5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服务业同比增长8.3%,增速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6.1%,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2.2个百分点。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和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

  但我们也要看到,服务业仍是我国经济的“短板”。第一,从比重上看,目前我国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与我国发展阶段大体相当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50%左右的水平。实践证明,服务业在许多发达国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美国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77%左右,即便是制造业一直保持全球竞争优势的德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接近70%。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是保持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根基。第二,从国际竞争力上看,我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服务行业不多,服务贸易逆差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为897亿美元,2013年上升到了1184.6亿美元。第三,从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看,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能力亟待增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亟须提升。目前,我国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配送、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并不高,对相关产业发展、资源有效配置和价值创造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这些行业迫切需要提质增效升级。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以及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我国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实现了快速发展,有潜力成为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增长点,比较典型的有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生物、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快递、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第三方支付、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工业机器人等。比如,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据测算,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0万亿元,增速约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4.1倍;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元,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我国电子商务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一是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和网上购物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在线销售类活动不断增加,电子商务应用得到拓展和深化;二是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为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的发挥奠定了基础;三是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内容创新,移动电商、社交电商、微信电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兴重要领域;四是“十二五”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以及网络等环境和条件逐步得到改善。随着国家监管体系的日益健全、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电商企业及消费者的日趋成熟,我国电子商务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预计中国电子商务2020年之前仍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成为提振内需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服务业作为连接信息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已经融入实体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电子商务服务业已成为我国服务业中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充分释放新兴业态和服务业发展潜力,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从深化改革开放、完善财税政策、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健全价格机制等方面,促进新兴业态和服务业发展。二是继续探索和推进服务领域市场准入方式和服务业监管方式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社会性规制,培育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三是通过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四是出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深化产业融合,带动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新跃升。五是着力优化服务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支持服务业重点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六是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缩小审批范围,在保证资本流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投资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继续引导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创新服务业外资利用方式。七是推进政府对服务业企业“走出去”服务机制的转变,在国际并购、外汇管制、通关、投融资等方面采取力度更大、更有实效的便利化措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