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观点提要:
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重大命题,一直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之中。中国发展几十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运行,需要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坚持辩证法、两点论,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让“看得见的手”有效调控,是理论命题,更是实践命题,是现实发展迫切所需,更是绘制未来蓝图的最好利器。
中共中央政治局26日就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出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圈出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强调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到底怎么处理?全会给出了一个新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虽然与之前的表述只有几字之差,却深刻反映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此次政治局组织集体学习,再次凸显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
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用好,归根到底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在价值杠杆等市场经济规律下,商品生产者的动力得以最大限度激发,经济活力得以极大释放。同时,市场之手也并非十全十美,也有失灵的时候。正如亚当·斯密所言,“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如果没有政府这只手,市场秩序规范、分配公平、共同富裕等就难有保障,而这恰恰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发展几十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运行,需要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得益彰,效率最大化、公平最优化才有可能。
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重大命题,一直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之中,长期萦绕在很多理论家与实践者的心中。改革开放以来,在这方面的探索步伐是空前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面对长期计划经济带来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就肯定“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这个路子是对的”,1992年直接指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不断解放思想,强调两手并用。30多年来,中国人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实践,不断摸索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获得了非同一般的能量和动力,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攥着粮票油票精打细算过日子,到今天99%以上商品实现市场化经营,百姓物质生活空前繁荣,靠的正是“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双手并用,时代巨变就是我们的实践成果。
当然,我们在有形与无形之手的运用上,还不能说十分成熟。即便在当下,或是一味夸大市场的作用,主张让无形之手包打天下,或是过于依赖有形之手,甚至不惜逆市场规律而行,这样那样的认识误区依然并不鲜见。尤其是后者,在一段时间里表现得更为强烈。很多人包括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一遇到什么问题特别是棘手难题,第一反应就是“政府该出手了”、“政府该救市了”,希冀通过强刺激政策获得短期而直接的效应。事实上,“看得见的手”大包大揽、频频越位,政府兼运动员、裁判以及服务者多职于一身,不仅让政府有疲于奔命之感,还干扰了市场作用的发挥,降低了效率、浪费了资源。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接下来,如何实现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如何激发内生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答案还要到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中找。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明确主张“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同时加大简政放权,亮出负面清单,降低准入门槛……理顺两只手关系带来了可喜变化和稳定预期,中国经济的活力进一步被释放出来。
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建设和管理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已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种种问题,患上了比较明显的“城市病”。现阶段,北京要破解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也要坚持两点论、辩证法,围绕城市战略定位把两只手都用好,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非此即彼,也不能厚此薄彼,而要争取彼此和谐、相得益彰。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有机统一而非对立否定。坚持辩证法、两点论,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让“看得见的手”有效调控,是理论命题,更是实践命题,是现实发展迫切所需,更是绘制未来蓝图的最好利器。对于这一点,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