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经济增长长期乏力的原因之一,也是人口增长率的不断下降。2015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GDP增长率分别为-0.29%、3.41%和0.26%,全国GDP增速最慢的3个省中,东北就占两个。其中辽宁省,从2014年经济总量全国排名第七,至2015年降到第十。东北经济增长的乏力,不得不说与人口的增长率过低有关。改革开放后,东北的人口增长总体滞后于中国平均水平。据统计,2010年东北人口自然增长率0.75‰,而全国平均5‰。
人口数量中,年轻人的占比多少对经济增长又至关重要。可以说,45岁以下劳动人口的占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国的经济活力。因为人的创新能力最强的时期,集中在20~45岁之间,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也许会推迟10~20年。新西兰的一项有关人类长期健康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的衰老从26岁就开始,38岁衰老程度加快。有关专家对1901-19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最佳年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医学奖等获奖者的平均年龄在36~39岁之间。
中国人口出生率在1987年达到23.3‰的峰值后,以后是逐年下降的,而且呈现加快趋势。以1987年为起点,加上45年就是2032年,此后的年轻人占比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我国年轻人占比最大的时期还可保持16年。16年后,年轻人的占比会呈现加速下降之势,我国经济的活力因此会受到严重影响。(见左下表)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质量亟待升级,必须开发劳动力质量红利。从现实经济发展需求看,早在十五规划时期,我国的技工荒就变得比较严峻了。按照“十五”规划,中国高级技工的比例应当达到15%,当时高级技工的缺口高达数百万,中国一些大城市技工缺口高达30%。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超过2.6亿人,其中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7747万人,即使每年通过各种方式培训2000万,也要近14年才能培训一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切实加强教育和培训。
一要加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总量的4%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直至2012年才完成。与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挪威、瑞典、以色列等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大约相差3~5年。
二要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效率,合理分配教育经费的投向和比例。要提高学前教育的比重。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欧盟的学前教育投入占比是我国的10倍。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学前教育回报率最高,可以达到1:6。还要重视职业教育。要逐步打破目前在就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的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政策限制和歧视,突破条块分割的利益格局,真正落实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