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提升了对非接触交易的需求,数字货币成为一个各国关注的焦点。目前,全球约80%的中央银行正在进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将近一半的央行已从概念研究阶段发展到试验阶段,并开始试点项目。我国从2014年开始央行数字货币探索,眼下已完成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等工作,并在进行场景和服务的试点验证。
在2020年3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中,上海以2分优势超越新加坡,排名首次上升至全球第4位。“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起点。面向未来,上海在数字货币领域不仅不可缺位,还应站好 “C位”。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抢占先机、厚植优势,着力打造全球数字货币研发和应用高地,让数字货币头雁效应更加凸显、充分释放。
一是凝心聚力,构建高端前沿的数字货币研发平台体系。
加快建设一批数字货币国际实验室集群,吸引国际知名数字货币研究机构地区总部落户上海,如国际电联法定数字货币(中国)实验室、世界银行区块链实验室等;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培育和建设一批数字货币产学研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上海建立底层技术研发实验室,等等。
二是标准引领,建立数字货币关键技术标准应用体系。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加大金融科技标准供给,组织研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17项金融行业标准。要鼓励上海相关金融科技企业开展重大理论和底层技术研发,参与数字货币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力争成为金融标准建设的试点区域。
三是抢占赛道,打造高端集聚的数字货币产业集群体系。
上海需抢占专业话语权,打造“一超多强+小微企业群”的数字货币产业集群,吸引和培育密码认证、大数字分析、IT系统、数字钱包、金融机具等行业企业落户西岸金融城,加快建成全国首个数字货币大厦、全国首个征信大厦等数字金融载体。
要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产业优势,为金融机构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例如,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清算中心、征信中心和反洗钱中心等金融基础设施;依托专业第三方金融与支付服务提供商,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提供金融产品设计、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创新应用。
四是监管创新,营造适宜活力的数字货币发展环境体系。
例如,重点推进监管科技在监管资料数字化、预测编码、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系统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即时、动态监管和全方位监管。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高级经济师、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