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供应链韧性

张立
2020-06-17 16:14:41  来源:学习时报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严重扰乱了人们的生活,也给全球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原先人们认为疫情冲击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全球疫情蔓延,现在看来疫情带来的影响将是全球性的、长期性的。为此,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针对疫情冲击对我国供应链带来的影响,究竟该如何看?怎么办?
        疫情持续蔓延给全球供应链带来的影响
        疫情持续蔓延一定程度上切断了全球供应链网络。全球供应链的良好运作,依赖于上下游企业的精准分工和密切协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卡顿,整个链条都将陷入梗阻。前期,因我国不少企业生产中断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当前,疫情快速蔓延导致全球范围内大面积生产中断、物流阻滞、需求下跌,全球供应链遭受重创。目前看,疫情致使不少国家经济遭遇“休克性”停摆,供应链全面恢复已非一国力量所能为。
        产业分工越细供应链体系越脆弱,汽车、电子、机械等链条长且复杂的行业受冲击最大。近30年来,全球经贸格局已由最初的市场分工、产业分工走向价值链分工。在此过程中,产业价值链分工越细、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越高,同时供应链也就越脆弱。从主要行业门类看,汽车、电子、机械等供应链长且复杂,高度依赖专业化生产和全球范围的分工合作,疫情冲击下停工停产现象较普遍。
        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承压,供应链全面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此次疫情中,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受到严重冲击,其影响必定更为复杂且持久。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国家,几乎都处于产业链中上游,对供给端影响极大,表现为生产中断、物流阻滞、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同时,由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贡献了全球约65%的终端需求,疫情冲击正在从初期“供给抑制”演变为“需求萎缩”,表现为消费低迷、订单减少、国际贸易断崖式下滑。疫情冲击下供给和需求双向承压,必然导致“滞胀”风险上升,刺激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供应链全面恢复也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疫情冲击不会改变国际“大三角”循环,但将加速全球供应链格局调整。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欧美国家既是主要消费市场也是上游关键中间品提供方,中国等东亚国家是主要的生产制造基地,拉美、俄罗斯、中东等地区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输出地,三者之间形成了“大三角”循环体系。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下企业主动选择的结果、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简单地人为调整或转移供应链不仅违背产业规律和效率原则,还要付出巨大成本。同时也要看到,受灾害事件频发、中美经贸摩擦等事件影响,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开始反思当前供应链模式的弊端,在供应链效率和安全的权衡上更加注重安全,全球供应链格局调整已悄然加速。
        我国供应链面临三大挑战
        当前,我国供应链存在三大脆弱点:一是一些关键环节受制于人,供应链韧性不足;二是较多地依赖组装加工,供应链根植性不强;三是高端环节缺乏控制力。
        疫情多点暴发形成连锁反应冲击供应链体系,我国部分重点行业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欧美国家疫情依然严峻,东南亚、南亚、拉美、中东等地区可能演化为全球“第三波”疫情。预计疫情对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经济的影响可能在二季度才能充分显现,一旦出现大面积停工停产,我国关键中间品的供应将被迫中断。根据各行业企业平均库存、对全球化分工依赖程度等情况综合判断,若全球疫情持续到三季度,我国汽车、电子、机械、家电、机器人等行业上游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关键设备可能会出现断供,部分整机或整车企业可能面临再度停产。
        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形成叠加效应影响供应链稳定,我国供应链关键环节面临“外迁”风险。疫情持续蔓延使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脆弱性被放大,并与国际贸易条件变化共振叠加,部分领域供应链“去中国化”风险加大。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借助疫情夸大供应链过于依赖中国可能产生的风险,极力引诱制造企业“回流”。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希望趁中国供应链受阻之际,吸引跨国企业转移,更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综合判断,大规模的供应链“外迁”近期不会发生,但可能会加剧某些行业或生产环节的转移风险。
        疫情持续蔓延产生重构效应冲击供应链格局,我国供应链全球地位面临被“削弱”风险。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的承压之时,也是地缘政治深刻变化的敏感时期。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疫情持续蔓延带来的“休克”停摆以及各国独善其身的应对方式,助长了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进而对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从跨国企业看,有的已开始考虑由多元供应商替代单一供应商,扩大原材料与中间产品的供应渠道,生产基地更加靠近最终消费市场,以分散供应链“断供”风险。从重点国家看,在供应链安全与效率选择上各国更加注重安全性,积极推动在接近本国的区域布局更完整、更安全的供应链体系。长期看,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区域化进程加速,将冲击我国在全球供应链格局中的枢纽地位,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优化我国供应链布局的对策措施
        疫情全球蔓延给我国供应链带来巨大挑战,但也是我们主动调整优化供应链布局的重大机遇。必须坚定不移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更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基础上,不断提升重点行业供应链韧性、根植性和控制力。
        实施国家供应链创新战略。供应链竞争已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阵地。我国也主动顺应这一趋势,将供应链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系统部署“补短板”“拉长板”“筑底板”,打造完整、高效、开放、安全的供应链体系。补短板方面,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市场机制作用,瞄准关键领域基础研究、共性技术、核心零部件等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协同攻关,提高供应链韧性。拉长板方面,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制造能力、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超大规模人力资本优势,支持优势企业在低成本创新、高效率制造、综合集成、快速交付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培育供应链领先企业,创造非对称竞争优势。筑底板方面,建立国家供应链安全防控体系,完善关键领域供应链安全评估制度,确保关系国家安全、对国家经济命脉有重要影响的供应链安全可靠。
        加强供应链分级分类管理。以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定为主线,开展重点领域供应链风险评估评价,分析评估供应链各环节、重点企业等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对策措施。对汽车等可能遭受“断链”风险的行业,在推动产业链协同有效复工同时,协助企业建立多边采购与后备供应风险管理机制,提升供应链弹性。对集成电路等可能遭受“断供”风险的行业,支持企业实施供应链备链计划,推进供应链的多元化,部署推进重点产品国产化替代方案。对装备制造等可能遭受“回流”风险的行业,通过激发内需市场、营造良好生态、提高供应链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等多措并举,增强产业根植性。对纺织服装等可能遭受“分流”风险的行业,千方百计留住供应链核心环节,推动全产业链加快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升级。
        建立健全供应链救济帮扶机制。以畅通供应链为着力点,在生产组织、供需对接、中小企业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产业政策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生产组织方面,重点围绕机械、电子、汽车等可能“断链”的行业,对全国各地的生产资源进行临时性重配与行业内统筹,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技术合作、物流、融资等难题,促进上下游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供需对接方面,面向家电、汽车、钢铁等需求下滑明显的行业,支持企业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供需信息对接、采购协同和制造能力共享,支持绿色智能商品以旧换新,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中小企业方面,协助企业解决防控物资保障、原料供应等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对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对融资能力低、现金流脆弱的中小企业开展短期贷款,解决资金周转压力。
        打造区域供应链命运共同体。顺应全球供应链区域化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优化供应链全球布局,更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一是推动东亚地区供应链网络更加顺畅和高效。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加强协作与信息沟通,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改善贸易物流设施,提高透明度要求,消除或减少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壁垒。二是强化“10+3”供应链深度合作。大力推动与东盟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一步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促进投资,相互开放市场,持续提升中日韩及东盟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主动引导失去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维护区域供应链稳定和安全。三是推动建立“一带一路”供应链共同体。通过境外直接投资、重大工程承包、境外产业园建设等措施,深化沿线国家产能合作,鼓励企业设立境外生产基地、分销网络、物流中心等,提高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的能力,缓解区域供应链需求和供给压力。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