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起长三角 连接太平洋
——上海城市功能再提升的启示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新形势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战略布局。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一手牵起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一头连着太平洋,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有着特殊的节点和链接作用。面对当前全球经贸环境的深刻变化,坚定不移吃“改革饭”,毫不动摇走“开放路”,持之以恒打“创新牌”,需要更加重视内需市场,同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促进更多高质量项目、高水平人才集聚上海,使上海真正成为汇聚商品流、信息流、人才流、科技流和品牌流的热土。
首届上海夜生活节日前正式拉开帷幕,围绕夜购、夜食、夜游等主题,推出上海酒吧节、深夜食堂节、深夜书店节、购物不眠夜等180余项特色活动。图为读者在上海言几又书店读书。新华社发
上海浦江郊野公园举办购物节,打扮成高跷小丑的艺人迎接前来参观购物的市民。新华社发
近日,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图为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新华社
1.重启消费“大市场”
2020年5月4日晚,上海“五五购物节”如期正式启动,这一活动将贯穿整个二季度的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等多个重点节日,包括130多项重点活动和700多项特色活动。
消费回补带来信心回暖。上海是消费之都,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97亿元,居全国第一位。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投资、出口受市场环境变动影响较大,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上海从“购物”起步,消费正在快速恢复。
消费提振也形成了上海对国际市场的“虹吸”效应。受疫情影响,上海成为国内出境购物消费的替代选择,不少外贸企业开始转做高品质内销产品,如何充分借助自贸区的制度优势,通过加快与国外高端品牌和国际资本对接,打造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全球高端品牌聚集地,值得期待。
2.集聚全球要素“新势能”
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打乱上海这座有着2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上海市副市长带头、各区领导直播带货,全市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线学习,诸多文化设施开设“云旅游”“云导览”。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上海市商品类网络购物交易额逆势增长19.1%,彰显了城市的经济韧性。疫情催生出的“在线新经济”等新业态,让投资、消费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意味着扩大内需有了面向未来的重要方向。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在2020年4月8日发布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提出聚焦一年,着眼三年,集聚“100+”创新型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通过这4个“100+”行动目标,上海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经济发展新高地。
流量经济是上海做好国内大循环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点的“杀手锏”。根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五轮长周期的下行期和第六轮长周期上行期交汇的关键阶段,信息技术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推动世界经济在2030年前后步入第六轮长周期的繁荣阶段,数字优势将成为国家和城市新一轮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已具备较高水平的对外连通性和开放性,并基本形成了大容量、高频率的流量高地。随着新一轮5G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海的数字基础会更扎实,数字资源集聚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在要素流量协同效应、流量经济统计体系完备性等方面会形成巨大的蓝海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