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面对新挑战,湖南如何强化科技自主创新?《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满足科学前沿研究需要、国家战略需求、产业创新发展渴求。湖南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主要是紧紧围绕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实施、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打造独具本土特色产业体系,力求通过科学布局、结构优化、制度创新,实现优势集聚、运行高效、质量提升。湖南省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既是国家科技前沿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和强大科技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城市率先在湘布局,长沙、株洲、衡阳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郴州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浏阳、湘阴、资兴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张家界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一批重点科技创新园区发展取得新突破,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长株潭国家‘自创区’”)谋划“三谷多园”布局,将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纳入核心区,26个园区纳入拓展区,扩大了政策辐射范围。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数量迅速增长、效益稳步提升,全省现有国家级高新区14家、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329家(其中国家级19家)、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9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众创空间266家、省科技资源服务共享平台2家,有力驱动了全省技术升级、产业变革、结构调整、效益改善。
但是对照发达国家、我国发达省份,湖南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布局不合理,对接湖南省核心战略、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不够精准。主要表现为在“结合部”上布置的创新基地与平台偏少、在“过渡带”上安排的科研力量偏少。比如岳阳-常德-益阳城市带拥有的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只占全省的4.7%、15.6%,湘西南7个市(州)拥有的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只占全省的5.2%、15.2%;二是重点欠突出,集聚优势发挥不明显。湖南省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和新材料等优势领域配置了大量科研资源与力量,但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不多,技术集聚创新成就不突出,尚未产生世界500强企业;三是创新主体活力激发不够,成果转化承接力有待提升。人才吸纳能力欠强,尖端领军人才依然缺乏。科技投入整体实力不强,资源投入研究产出的效率不高。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湖南省核心战略,科学布局一批新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在湘中地区扶优扶强一批重大创新基地与平台;在环洞庭湖地区配置一大批与大运量、大耗水、大旅游、大农业、大化工、大环保等产业相关的重点创新基地与平台;在湘西南配置一大批与产业承接转移、民族传承特色文化、山水旅游、绿色农业、医养休闲保健、民族医药等产业相关的重点创新基地与平台。精准对接民生急需、社会急用领域,着力在污染防治、社会治理、民生健康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持”的重要指示,积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省级医疗中心,加强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加强重点示范区建设,发挥科研优势资源的集聚效应。长株潭国家“自创区”应坚持“省统筹、市建设、区域协同、部门协作”原则,紧紧围绕信息、交通、农业、工程、新材料、新航天、新医药、新文创等领域,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努力形成一批世界著名品牌。应聚焦湖南省优势科研资源,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在生物种业、深海采矿、5G通信、生物医药、信息安全、能源资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加大国家级基地与平台培育力度。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促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实施一批基地与平台重大专项,抢占新兴技术制高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和服务体系。湖南省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在基地选址、主攻方向选定、重大科研项目确立、各类科研资源配置、成果转化、收益分配、风险管控上,既要尊重科研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市场规律、科研规律,同时要加大政府战略制定、规划调控、政策倾斜、采购优惠等举措力度。应严格实行创新基地动态评估与优胜劣汰的约束机制,以两年为周期、以成果为导向、以效益为准绳,对全湖南省创新基地与平台进行科学动态评估。加大引才、育才、聚才力度,突出“高精尖缺”价值导向,深入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着力引进培育尖端创新团队、企业家团队。实施“引智工程”,在充分调动现有69名在湘院士积极性基础上,吸纳更多省外国外湘籍院士回故乡建家乡,省创新基地及平台可定向与院士“结对联姻”,快速提升创新水平与创新效益。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科技战略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