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国有企业彰显中国抗疫制度优势

周建军
2020-06-19 08:32:27  来源:经济日报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国有企业主动投身抗疫一线及国民经济主战场,发挥了“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凸显出国有企业在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及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微观基础所依,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所在。

  从米面粮油、水电煤气到公共交通,国有企业为抗疫提供了高质量的“后勤保障”,为全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尤其是市场供应井然有序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中粮集团发往湖北的米、面、油一度超过800吨/天;中储粮集团湖北粮食库存可确保6000万人半年以上的需求;中国移动等电信企业适时加强通信保障,确保全国尤其是疫情严重地区通信畅通。这些举措既保障了全国人民的基本需求,也对在特殊时期稳定人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强劲有力的产业应急和危机应对能力,体现在从医院改建、生产线筹建到熔喷布、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生产研制的方方面面,为抗疫提供了关键的“枪支弹药”。在承诺不涨价的同时,有关企业争分夺秒供应高质量抗疫物资,以公允价格维持市场秩序。疫情发生以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承担了超过200家专门医院、方舱医院的建设改造任务,在10天内就先后建成了雷神山、火神山两家医院。国机集团、通用技术集团等累计生产压条机、口罩机上千台,相当于15万件医用防护服和8000万只口罩的日产能。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累计生产熔喷布超过2500吨。国药集团等企业在短时间内便研制出检测试剂盒,提出用血浆治疗重症患者的医疗方案,有力推动了疾病检测及治疗工作。

  国有企业在多个重要产业及领域发挥了积极引领带动作用。国有企业在产业上游布局较多,率先复工复产,以实际行动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少国有企业积极搭建产供销合作机制,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帮助;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纷纷降低租金和费率,仅中央企业就降低或减免电价、气价、路费、房租、资费等合计超过450亿元。

  国有企业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和积极表现,刷新了世界对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认知与理解,增强了我们搞好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自信。

  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国有企业始终与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成就同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有企业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使我国拥有了“两弹一星”等国防重器,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独立自主。在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有企业进入新的发展快车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顶梁柱”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国有企业的传统认知。2020年4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调,这次疫情彰显了公共部门在挽救生命和生计中发挥的作用,国有企业在其中作出了贡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认为,国有企业可以用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世界银行则对中国高铁的高效运营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总结抗疫经验和教训的角度,世界各国很可能会重新思考公共部门及国有企业在国家治理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危机应对以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客观地评价,我国这次抗疫的重要支撑在于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以及强劲的产业应急能力,而不是对其他国家产业体系的依赖。国有企业构成了我国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抗疫过程中起到了物质保障、产业应急、危机应对和经济稳定的引领带动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有企业和其他实体企业在抗疫过程中展现出的基础保障、公共服务、产业应急、技术创新以及振兴经济的能力需要长时间培育与积累,并非短时间内可以练就的。那些“去工业化”的前车之鉴显示,实体经济所拥有的制造与研发能力,一旦被中断或摧毁,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和很高成本才能恢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训还显示,对重要基础设施和核心公共服务的大量私有化或外包,会削弱公共部门应对危机的能力。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结合这次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国有企业仍将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应该齐头并进。在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及领域,国有资本应按照产业规律和自身特点,科学规划,积极布局。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和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等多元共存的经济体制会越来越有活力和创造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会越来越宽广,将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