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从发展模式上找问题,就环境保护谈保护,保护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达到环境保护要求,实现环境改善目标,走老路不行,不改革不行
日前,环保圈内一位权威专家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称为压在中国头上的三座“环境大山”,这一观点一经传播,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虽然大体知道我们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但是用“三座大山”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还是让人吃了一惊。
这样的说法并非耸人听闻。当前,虽然污染减排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但是污染物排放总量还一直在高位运行,多项污染物排放量排在世界第一。与此同时,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物种流失形势日趋严峻,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仍在加剧。不能顺畅呼吸、喝不到干净的水、吃不上安全的食物,这样的生活怎么算得上小康?从这个角度说,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
我们不仅面对这三座“环境大山”,同时,翻越每座大山的路上也是坎坷重重。拿环境污染这座“大山”来说,大气污染治理环节,雾霾未除,臭氧等光化学污染又已迫在眉睫;水环境治理,COD、氨氮削减算是刚破题,更多有毒有害的行业特征污染物有待治理;固废方面,垃圾围城尚在求解,危险废物处置问题重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削减举步维艰……
回顾环境保护40年的历史,从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再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保护理念从来都不落后,但是先进理念并未变成科学的行为,这很值得反思——不从发展模式上找问题,就环境保护谈保护,保护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达到环境保护要求,实现环境改善目标,走老路不行,不改革不行。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很高的战略地位,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今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就体现了这一点。大气污染治理不再在末端治理的圈子里打转,而是直指发展方式的积弊,以大幅削减燃煤消耗、大幅淘汰落后产能为主阵地,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作为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的主要手段,为环境保护方式变革写下了很好的注脚。
环境保护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有了这样的认识,今年以来,污染环境入刑,《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发布,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推进,污染信息公开有了新的进展,这些,不仅表明环境保护有了更多着力点,也说明环境保护部门已经不再单打独斗。
然而,这仅是环境保护变革的开始,改变所有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制度桎梏,创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这一切还需要更多的变革。而这个过程,势必面对很多的艰难和阻力。
三座“环境大山”横亘在前,绕是绕不过去的,只能翻越。翻山,必须拿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韧劲,真抓实干,除此之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