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以机制创新提高扶贫开发效率效果
周林洁//www.workercn.cn2014-04-15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工作,也是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贫困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突出。在新形势下,更好推进扶贫开发,有效解决贫困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运用多年来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把握贫困发生规律,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和思路,做到有的放矢、统筹兼顾,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率和效果。

  根据致贫原因不同,可以把贫困分为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收入贫困。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应对这三类情况通盘考虑、分类施策。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应对能力贫困。家庭与个体实现发展的前提是温饱、健康、教育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因此,对于没有能力满足这些基本生活需求的群体,通过必要措施保障其温饱无忧、身心健康、教育达标等,是应对贫困的基础工作。一是完善转移支付政策。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优化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让每个人都生活在温饱线之上。二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疾病预防体系建设,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着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四是注重人口政策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协调同步。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确保社会保障能力的提高跟得上人口的增加,降低因人口变化带来的家庭贫困和返贫风险。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应对权利贫困。应对权利贫困,就是要打破贫困者脱贫致富的外在障碍,包括制度性障碍和自然资源禀赋障碍。在打破制度性障碍方面,应保障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平等发展的权利,让他们在土地、林地、宅基地、房产以及集体资产等方面享有更多权利。同时,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在打破自然资源禀赋障碍方面,应通过加快相应立法、强化政策支持以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发展导向等,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倾斜力度,着力解决边远地区和环境脆弱地区的资源承载力问题,努力使贫困地区具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更强的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应对收入贫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贫困问题特别是在应对收入贫困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此,需要为贫困家庭与个体提供勤劳致富、自我发展的资源和条件。一是提供信贷支持和创业环境以提高贫困家庭和个体经营性收入。小额信贷是较为灵活的市场化扶贫机制,可以作为贫困家庭和个体进行生产经营的启动资金。同时,应营造鼓励创业创造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贫困家庭和个体开发创业项目,提高经营收入。二是通过盘活承包农地林地、宅基地、房产以及集体资产股份等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和个体财产性收入。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利,探索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流转。盘活贫困家庭和个体手中的资产,拓宽其财产性收入渠道。三是通过统筹城乡和区域就业提高贫困家庭和个体工资性收入。重点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大力拓展贫困地区就业的机会和门路。对于生态恶劣、交通不便的区域,探索实施移民搬迁,进行异地安置就业。四是利用各种保险工具帮助贫困家庭和个体规避返贫风险。综合利用公共保障体系、社会互助、市场保险产品等工具,探索建立防范返贫的体制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