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转型迎战数字化大潮,没有完成时
刘笑盈 康秋洁//www.workercn.cn2014-07-17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图①、图②:《纽约时报》及其中文版针对苹果iPad、iPhone终端设备设计的应用程序介绍。

  图③:英国《卫报》。

  图④、图⑤:马航失联31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在波音777模拟驾驶舱中直播采访,利用人机互动技术,使观众身临其境,印象深刻。

  人民视觉

  世界各国传统媒体纷纷进军新媒体领域,在媒体融合战略中不断推进媒体的组织架构调整、体制机制改革和传播体系创新。世界范围内,英国《卫报》《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三家媒体,在传受互动、多媒体传播体系和新媒体战略中的新闻生产方面富有特色。本文结合这三个案例,讲述数字化大潮下媒体融合的管理创新和转型

  《卫报》:在“开放新闻”中实现传受互动的数字化转型

  2014年4月,英国《卫报》因“棱镜门”的报道与美国的《华盛顿邮报》一起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中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这是其新媒体转型中“开放新闻”实践的一次成功证明。

  在世界媒体业界中,《卫报》的数字化战略是公认的一流水准,被称为是“最开放、最彻底的数字化转型”。它是第一家让受众自产内容、众包内容成为其核心支柱之一的媒体,也是第一家自发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数据共享公共平台的媒体。早在2006年6月13日,《卫报》就宣布了“网络优先”的报道策略,要求所有的稿件先在网络上发布,然后才在纸质版本上登出,随后,网络优先又被改造成了“数字优先”,以适应移动网络等多种数字平台的出现所带来的改变。《卫报》向数字化转型的尝试性脚步毫不停歇,其核心就是“开放”。

  《卫报》的“开放式新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2006年“开放评论平台”,在网络优先的战略中,《卫报》在网络新闻中设置新鲜议题,开放给受众评论,将博客、专栏和新闻评论的技术平台整合在一起,实现新闻报道与用户评论的共享。其次是2009年“开放数据平台”,《卫报》向用户开放一系列数据库的链接和搜索,包括世界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院校等等的数据库,用户可以自主回溯新闻的数据源头,甚至从中发掘在常规新闻报道工作中被忽略的数据信息。为此,《卫报》还专门开设“数据商店”,为用户准备培训课程,提供生产数据新闻的方法、路径和工具,还通过竞赛等互动形式提升用户参与兴趣。第三是2010年的“开放技术平台”,《卫报》向第三方开放授权内容,获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使用权限的第三方不仅可以访问网站的全部内容,还可以对内容进行修改、整合、使用、再创作,最终形成新的应用在其平台上向用户推送。在这种模式中,第三方不需要庞大的硬件与技术投资就可以创业,而《卫报》作为平台提供商也可以借此获得更多流量和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双赢。技术平台开放使《卫报》的内容通过第三方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数字平台被分享和使用,还在社交媒体网站转发和分享。同时,因为《卫报》提供的开放接口都带有广告,使用这些免费内容的应用越多,广告就传播得越广,从而形成一个以《卫报》为中心的广告网络。第四是2011年以后形成的“开放式新闻”,所谓的开放式新闻就是开放新闻从选题到制作的过程,将编辑部讨论的各项新闻选题在网络和自媒体平台上向读者开放,根据与读者的交流确定最终选题。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