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胡雪艳 郭立宏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绿色发展”已从单纯的经济学名词转化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共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当中,提出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其中推进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经济发展要求走绿色发展道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再次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的决心。

  绿色发展是以绿色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新诠释,其中绿色生活方式是绿色发展重要的实践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活方式无论从狭义,如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方式和形式,即衣、食、住、行、用、娱乐等日常消费生活方式和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还是从广义的生活方式,如包括劳动方式、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等,都离不开生态环境。所谓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按照社会生活生态化的要求,培育支持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能力,创建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要求人们充分尊重生态环境,重视环境卫生,确立新的生存观和幸福观,倡导绿色消费,以达到资源永续利用,这有利于人类实现世世代代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目的。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人们从理念上认识其重要性、必要性,同时需要从政府政策导向、法律保障制度、文化自觉机制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转变职能,构建政府引导机制

  政府是具有宏观调控能力的公共性组织,以服务大众为主要目的。在绿色生活方式中,政府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着重表现在对各级地方政府和主要领导政绩的绿色指标考核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各级政府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绿色生活方式的战略规划,逐步以绿色GDP作为各地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不仅表现在将权力适度下放给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上不断努力,发展绿色产业;同时还需要致力于向社会大众传播生态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绿色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定期向公众公开绿色环保的相关信息,包括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资金投入情况、环境保护报告、绿色产业及产业发展情况等,这样可以让政府定期自查,及时纠正不足,并接受大众监督,实现从权力政府到责任政府的转变,构建真正的责任、服务、绿色政府,从而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完善法律,构建行为制约机制

  我国关于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法律还存在很多空白,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保节能方面的法律也有很多不足。所以,须从分析现有法律法规的内容和主体着手,查漏补缺,并制定出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完善节能减排、排污交易、绿色产业等相关的较新领域的法律,在能源立法、污染防治、治理立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修改,加大执行力度,将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在制定经济、文化、社会等相关法律时,要充分考虑“绿色”的发展理念,将绿色生活方式真正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样既可以增强整个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同时也能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实现环保管理运作的法制化,切实做到将绿色生活方式的意识纳入法治轨道并加以强化、调整、提升。要加大法律宣传,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立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以行为规范为准则、以法律制度为支撑的高层次、系统化的绿色生活方式。

  强化理念,构建适度消费机制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生活方式理念是对生活方式起指导和统率作用的精神动力源泉,是有关生活价值、意义、目的等一整套观念性因素的综合,是生活价值观、质量观、幸福观等问题的理论总和与抽象。绿色生活方式的确立,需要生活理念的转换,它要求人们充分尊重生态环境,确立新的生存观和幸福观,倡导绿色消费,以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的消费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例如消费享乐主义正在四处迅速蔓延,奢侈消费、愚昧消费、消费比例失调等现象不断涌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表现为消费品的过分包装、过分追求奢侈品、奢侈装修住房、追求豪华大排量汽车以及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等,正是这些求“大”求“奢”非“绿色”消费方式的存在加剧了煤、油、电、水、地等资源的紧张,同时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这些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消费方式,严重影响自身他人及子孙后代的发展,极大地制约着生态文明的实现。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形成科学、低碳、环保、循环的绿色消费方式。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生态理念,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人们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应尽的环境责任,按照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

  注重教育,构建绿色文化机制

  作为当代公民,选择什么样的精神生活,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现实命题。我们需要从文化角度来反思如何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并以文化自觉推动形成绿色文化理念。要培养全社会的绿色文化自觉,就是要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确立全新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培养公民对绿色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力。

  要使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关键在于全面开展国民环保教育,利用各层次各领域国民教育体系中完备的师资力量与课程设置强化对下一代的环保教育,逐步将环保教育渗透到社会活动之中,并结合社区发展建设进行全民的环保生活方式教育,使人们自觉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要建立完善的生态伦理教育体系,加强全民的生态科学知识教育,通过绿色环境教育积极培育民众的生态意识、低碳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绿色生活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之中,以提高广大人民维护公众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与责任感,建立起个人生活要对环境负责任的观念,为培养绿色生活方式的自觉性和自信力提供宽松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