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精准扶贫需要引入大数据
邱石
//www.workercn.cn2016-05-27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浙江上海的考察学习之行,带给广西党政代表团诸多经验启示和思想启迪。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浙沪两地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立潮头的胆识和情怀。在许多方面,他们发展、应用、借力大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区正在进行脱贫攻坚,浙沪两地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定格出路。数字化变革的浪潮,在冲刷着旧有海滩的同时,也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撑。把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扶贫领域,通过扩大信息采集渠道、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加工效率,为扶贫决策提供精准、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持,是我们顺利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的有效方法。

  引入大数据技术,有利于“识真贫”。去年10月起,全区抽调25万名干部深入细致开展新一轮精准识别行动,采集了大量贫困信息,为扶贫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然而,由于贫困具有多维度、复杂性、动态性的特点,究竟谁是贫困户,辨识起来难度很大、费时费力。如果能应用大数据技术,打破地区、部门之间“信息孤岛”,让分散在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碎片化信息“牵手”、联网,就“不畏浮云遮望眼”。通过构建大数据扶贫系统和服务平台,实施数据对比分析与综合评估,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失误,把真正贫困的筛选出来,把不符合条件的“踢”出去。

  依托大数据技术,有益于“扶真贫”。为了啃下“硬骨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意味着更多真金白银将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然而,项目怎么定,才够科学?资金如何用,方为合理?工作怎么做,才更有效?后续保障和配套措施需要及时跟上。依托大数据技术,对扶贫数据进行实时观测、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既能找准脱贫的主体、重点和关键,也能确保扶贫项目科学合理、精准到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把宝贵资源精准投放到真正的贫困户身上。

  利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真扶贫”。一些地方“年年扶贫年年贫”,扶贫工作总是“涛声依旧”,除了方法不准、创新不足、措施乏力之外,与磨洋工、做虚工、唱空文的不良作风大有关系。要拔掉“穷根”,就要对准靶心、精确滴灌、使出实招。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致贫原因、帮扶情况、脱贫进度等做到精准把握。一方面,能准确掌握扶贫项目的效益和发挥作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政策,避免项目失误和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清楚地查看到每个贫困对象的帮扶干部是谁、做了哪些工作、工作到位与否、任务落实如何,实现脱贫过程可视化、数字化和动态化管理。同时,依托大数据,还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服务,以便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因人而异发展产业、对接帮扶,确保脱贫取得实效。

  要让群众脱贫,扶贫的方法和手段需先脱“贫”。在扶贫工作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抛弃“老黄历”,祭出“新利器”,通过大数据开启“云”上扶贫密码,使扶贫开发更为精准、更加有效,方不负民意的期许和时代的馈赠。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