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社会

从8亿农民到8亿城市人,下一程怎么走

2020-04-17 10:14:46  来源:解放日报

  走智力城镇化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是什么因素在第二类国家向第三类国家转变的过程中阻碍了它前进的步伐呢?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类的国家大多是依靠某种特别的优势(自然资源、人口等)发展起来的国家,而第三类国家则是拥有智力创造、创新意识、设计能力的国家。

  我们分析全球各个国家城镇化的规律,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城镇化率的提升,会带来大量劳动力的转移,这个转移具体表现为从农村的体力劳动到城市的体力劳动;但城镇化发展只有体力劳动的转移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只能完成一个低级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的结果就是掉进“坑”里去。

  城镇化的发展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农村的体力劳动到城市的体力劳动;第二个阶段,从城市的体力劳动进一步发展成为创新、创意等智力劳动。只有完成二次转型的国家,才能走向智力创新,才能取得飞速的发展。那么,问题的关键很明确了,我们国家的城镇化要想避免成为走向停滞的第二类国家,要想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只有依靠大力发展创意、创新产业。我们不可能仅仅靠建房子、修道路、造城区来完成城镇化,我们必须提高智力劳动水平。

  城市的发展和人的成长很相像,一个人到了十七八岁,“骨架”长大了,“肉”长全了,这时候需要长“脑子”,去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这就是智力创新的城镇化。这时候,城市就是要靠智力的创新、创意来谋求发展。

  根据对国际经验的研究总结,城镇化率达到60%以后,不同的国家与城市将会走向截然不同的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智力的城镇化,另一条仍然是体力的城镇化。今天,中国正好处于这两条道路的分岔口上。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这是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同时,这种简单的体力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转型。因为,一个国家城镇化的发展通常只有一次机会,从城镇化率50%增长到75%,按照中国现在的速度,大概还有十五六年的时间。再过十五六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就基本成形了,到那时,全国75%的人口都生活在城市里,城镇化基本稳定下来。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期。

  过去40多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绩是靠全国人民的勤劳干出来的,那么未来,我们的城市发展则要靠智慧,走向创新、智慧、生态的新的高级城镇化阶段。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以智力创新带动整个中国城镇化发展,走智力城镇化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镇化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双向提升

  从全世界目前的情况来看,发达的国家一定是城镇化水平高的国家,这也就意味着,没有完成城镇化进程,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我们要尊重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尊重这个规律,才能站在历史规律的高度看待问题。中国的城市是这样,世界的城市也是这样。

  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呈现出多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我们称之为“意奥模式”或“66模式”。以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为代表,当这些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到66%时,它们不再继续发展体力城镇化,而是将1/3的人口留在农村,国家照样实现现代化。第二种模式,叫作“德瑞模式”或“75模式”。也就是当城镇化水平发展到75%的时候就停止了,在农村永远留下25%的人口。第三种模式,也被称为“美英模式”或“80模式”,就是留下20%的人在农村。

  这些国家的城镇化道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是让农村人口全部转移到城市里去。城镇化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当口,我们需要找到这个平衡点。我认为中国应当采用“德瑞模式”,留下25%的人口在农村。如果我们把农村里的所有人都往城市赶,将来城市和农村都会出现重大问题。

  我们也要看到另外的两种城镇化模式。

  一种是低位放空模式,如巴西、智利、阿根廷。这些国家的大量农村人口一下子进入城市,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不能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从而在城市里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形成规模巨大的“贫民窟”。另外一种是高位排空模式,如日本。日本的城镇化率高达94%,农村人口仅占6%,而且绝大多数农村人口都是老年人。我们可以预测,再过15年到日本农村去,将会看到人烟稀少的景象。

  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双向提升。一方面,留下一部分人在农村,并进一步提升农村的智力劳动水平;另一方面,城市里要淘汰高物耗、高排放的落后生产力,提升智力创新能力,以智力劳动推动智力城镇化。这将是我们未来要走的路。

  (演讲 吴志强 整理 解放日报记者 徐蓓)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热点思考】以新基建为契机助推就业结构升级

    新基建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将使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也会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力度。在加大投资新基建的同时,推动扩大就业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劳动力市场应对重大外部冲击的韧性,努力使劳动力市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新技术的发展。

  • 【前沿观察】平台从业人员超时工作问题应引起重视

    按照正常的8小时工作制、一周5天的方式计算,比较正常的时间范围是每周工作40小时以内。

  • 【工作研究】工会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作用思考

    当前,各级工会必须切实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汇集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推动复工复产,搭建平台帮助稳定就业,健全机制做好权益维护,提供保障实施精准服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发挥积极作用。

  • 【问题探讨】工会加强职工思政工作必要性探讨

    工会思政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新时代党和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对工会开展职工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会职工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会更多、任务会更繁重,所以相应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工会要理直气壮地抓好职工思政工作。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