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勾践献给吴王的不是西施
俞志慧//www.workercn.cn2013-11-0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有一回老同学聚会,我的一边是萧山区的副区长、一边是诸暨市的宣传部长,他们以为春秋战国这个时间段的书我多读了几本,所以就问我:西施到底是诸暨人,还是萧山人?我说我读我的书,你们搞你们的宣传,大家各忙各的。可是,我越是不肯说,他们越是要追问。我说我的答案会让大家扫兴,但是他们非得催着我回答,我说要讲历史事实的话,被勾践献于吴王夫差的,其实不是西施。

  此话怎讲呢?其实,在吴越争霸结束以后,已有好几则材料把这事讲得清清楚楚了,这些材料分别在《国语》中的《吴语》《越语上》《越语下》当中。《国语》这部书,是战国初期编定的,这个节点正是吴越争霸大幕刚刚落下的时候,时间上挨得非常近。那这段话是由谁说出的呢?叫做诸稽郢,诸稽郢是何许人呢?就是勾践的世子,也就是太子。当时在他老爷子惨败的时候,他作为一个使者,被派到吴王夫差面前,说了以下一段话:

  句(同“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箒以晐(gài,备)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yí,盛水洗手的用具)以随诸御。(《国语·吴语》)

  “句践请盟”,当然是订立城下之盟。“一介嫡女”,就是勾践的一个亲闺女。“执箕箒,以晐姓於王宫”,求和嘛,话当然要说得谦卑一点,就是说不是来做你的妃子,而是来做你的勤务员的,但是这个“晐姓”,就是替你生小孩,传宗接代。不仅仅是他的亲闺女,还有一个,他的儿子,“一介嫡男”,也就是诸稽郢本人,“奉盘匜,以随诸御”,相当于说做生活秘书。这个文献记载的时间,离吴越争霸结束挨得很近,说话的人偏偏又是勾践的儿子,应该可以采信。同样是在《国语》中,还有《越语上》和《越语下》:

  (越大夫文种)曰:“寡君句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句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国语·越语上》,《越语下》的记载大体相同。)

  讲这话的人不再是勾践的儿子,而是文种,勾践的左膀右臂。话是差不多,但是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寡君句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就是说我们大王手下没有几个像样的大臣,没办法,只好叫上我文种。来干什么呢?跑到你天王这里,叫天王,是要让人家吴王夫差听着受用。不敢直接跟吴王夫差讲,那只能跟夫差的手下讲。讲些什么话呢?“寡君”指的是勾践,我们勾践的军队没几个人了,不劳你来打击我们了,也是要说得好听点,干吗呢?我们情愿贡献出以下的一些东西来求和,哪一些呢?第一金玉,第二子女,这个“子女”是特指的,不是一般的帅哥美女,谁呢?就是前面的“一介嫡女、一介嫡男”。因为当时的战争伦理,把人家国家给灭掉,把人家国家的男性公民或者给杀掉,或者抓去做奴隶;把人家国家女性的公民,根据相应等级分配到战胜国,商纣王灭了苏国娶苏妲己,晋献公灭了骊国娶骊姬,都是这样的逻辑。那么文种怎么讲呢?“句践女女于王”,勾践的女儿,这里说许配还谈不上,是贡献吧,这个“王”指的是大王,吴王夫差。“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我之所以把后面两句话一起带出,是因为其中涉及一个社会等级的问题,如果不是高等级家庭的女孩,你长得再漂亮,也进不了更高等级的人家;相反的,高等级家庭的女孩一般也不会下嫁到低等级的家庭里。这个跟我们后来所接触的传说不一样,说是献给夫差的是苎萝山的采薪女,那是礼崩乐坏、等级社会崩溃以后的传说。

  三则材料都明白地告诉我们,当时献给吴王夫差的那个女孩,就是越王勾践的女儿,她不是苎萝山卖柴的女孩,至于苎萝山卖柴的女孩又是怎么来的?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下。

  献给夫差的女孩是勾践的女儿,那么她叫啥?我们不知道她怎么称呼,《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指越为“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那就有可能姓姒,不是西,也不是施,且未见有进一步的名字记载。也不知道她长得如何,尽管我们约略知道勾践的长相,他有两个特点:《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说他“长颈鸟喙”,脖子长,嘴巴尖。说到脖子长,有个说法叫美人颈长,也许她继承了她父亲的基因,但是究竟怎么漂亮,我们就不知道了。至于嘴巴突起,好像与美丽联系不起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她的出身,因为她是勾践的女儿,只有这个资格,才可以嫁到夫差的后宫。

  这当中涉及另外一个问题,那个西施呢?西施在当时是美女的代称,就像现在,一个女人美貌绝伦,大家就说她长得像貂蝉、杨玉环,但在当时,还没有貂蝉,也没有杨玉环,在当时的北方社会,西施是美女的代名词。西施的出现,据我的阅读经验,最早是在《墨子》这部书中,墨子是何许人呢?战国初期的,时间上比越女稍微晚一点点,也可以挨着。下面是《慎子》《孟子》,在战国中期;再下面是《荀子》和《战国策·楚策》中的唐且,战国后期的;接下来是《韩非子》,全是北方的材料。

  所有这些材料中的西施,都是美女的代名词,至于这个美女的生平怎么样,我们从《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记载的字里行间,隐隐约约能看出她是怎么死的,她很漂亮,并且经常跟另一个叫作毛嫱的美女并提,但是更具体的情形就都不知道了。直到东汉,西施其人仍然是这般模样,譬如《孟子·离娄篇》中说:“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东汉赵岐作注依然说:“西子,古之好女西施也。”又譬如《楚辞·九章·思美人》:“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东汉的王逸注也说:“世有好女之异貌也。”就是说天底下有一个美女,长得跟人家不一样,特别漂亮。一直到东汉末,高诱注《淮南子·精神训》时还是说:“毛墙、西施,皆古之美人。”请注意时间,吴王夫差自杀在公元前473年,东汉后期已经到了公元200年前后了,漫长的670年时段中,在中国北方,没有看到说西施就是越女的记载,可以这样说:西施无缘嫁吴王。

  那么,西施跟送给吴王夫差的女孩是什么时候合二为一的呢?也就在东汉时期。前面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北方人(其中的王逸是湖北人)的记载,到了东汉时期,绍兴人写了两部书:一部是《吴越春秋》,另一部是《越绝书》。在这两部绍兴人写的书当中,西施跟越女已经合二为一了,而且这个献给吴王夫差的越女西施,是苎萝山鬻薪(也就是卖柴)的女孩。因为春秋时期那样的等级社会早已成为历史,所以连一个卖柴禾的女孩也能嫁给公卿贵族了,这里有文化背景的区别。那么,为什么北方人没有这个说法,到了绍兴,才把越女跟西施合在一起了呢?这中间我倒是没有看到过相关的文献记载,但是我猜测是出于感激的心情,不管怎么说,这女孩为绍兴人作出了贡献,在人们心底里面,她是美的。一个女孩,青春靓丽,更何况她心灵更美,是个美女,人们习惯上就联想到了西施,于是我们这位越女也就有了一个华丽转身。至于只字未提这个女孩与勾践的关系,我想同样是基于这种乡邦情结,把自家领导人的公主奉送给死对头,这样屈辱的事情,不提也罢。

  但是,越女西施以苎萝山卖柴女孩的形象出现以后,也并不是说一成不变了,后来还是有变化的。我们每个人面对这么一个漂亮女孩,往往都会油然而生怜香惜玉的心理,这么漂亮可爱的女孩,你让她去打柴、卖柴,这么一个脏活、重活、累活,是不是有些于心不忍?所以后来就有人主动地给她调换了工种,不再卖柴了,叫浣纱。这个就轻便一些,与美女的身份也比较相称,具体到文献,已经很晚了,是金元杂剧;再后来,明代梁辰鱼的昆曲《浣纱记》唱遍天下,越女西施浣纱的故事也就妇孺皆知了。以后呢,西施的工种是否要与时俱进,向白领或者高知看齐,拭目以待吧。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