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治国理政的历史新高度,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战略思想。
一、深刻理解总书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对待文化,社会上总有一些片面认识,以为就是吹拉弹唱、阳春白雪,是花钱的繁荣或热闹。学习总书记讲话,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又有新的收获与撞击。对文化的定位、作用、影响都有了新看法,特别是对文化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的作用,有了新理解。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兴,则民族强。文化是标志,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等。总书记把文化上升到精神基因,基因承载的是遗传,释放的是性状和作用。文化该如何服务强省,是安徽文化系统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把两对关系阐述到一个新高度。两对关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与中国梦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价值理念追求仁爱、正义、大同等理想的实现。总书记指出了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史。中华文化是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基。这就把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了。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既要抓传承弘扬,又要抓挖掘光大。
二、努力探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安徽路径”
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依托安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围绕文化强省总目标,做好讲清、挖掘、阐发、宣传文章,彰显文化优势,形成安徽影响。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固元气、展特色,进而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
第一,坚持两个认同,在统筹谋划上下功夫。现阶段在文化建设、文化改革,包括在文化传承、文化弘扬中,需要紧紧围绕老百姓和党委政府这两个认同。百姓认同才有生命力,就会星火燎原、铺天盖地;党委政府认同才有推动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在两个认同的前提下,来统筹谋划。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在重点突破上下功夫。当前需要在项目、融合、公共文化升级上寻求新突破。
经济工作项目化,文化工作同样需要项目化。长期以来,文化部门项目意识比较弱,项目数量少、影响小,存在项目编制难、落地难、实施难等现象。我们需要打破固有思维定式和工作方式,强化项目意识,推动文化发展项目化、文化建设工程化。重点在文物、遗产、艺术、文化产业等方面,围绕安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梳理、编制项目,建立项目库,形成抓手。通过上下争取,招商引资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编成教材,制成节目,变成博物馆、文化馆的展陈展示,进课堂、进乡村、进社区。使文物、遗产真正做到首先是讲清楚,其次是活起来,进而是传出去。国家今年成立了艺术基金,为我们管理、资助、扶持与引导艺术创作生产提供了新平台、新渠道。
融合上,大力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与旅游、与经济、与金融等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嫁接,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贡献率。并与有关部门共同建立推进机制,加大推进力度。我们还要真正开门办文化,走出文化系统自我循环、自我欣赏的圈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释放社会活力,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提升上,去年的农民文化乐园试点、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试点等,这些都对本省公共文化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考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争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三项试点为抓手,深化试点示范,探索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的规范,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升级版。
第三,坚持特色发展,在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结合上下功夫。文化强省的指引,竞相发展的推动,给各地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在新一轮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发展的空间更大,作为更多。
一是文化部门主动参与。主要是在积淀的文化中去“找”,提供建设素材。安徽省文化积淀深厚,江淮大地处处散布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迹、散发出“徽风皖韵”的芳香。徽文化独树一帜,桐城文派雄霸文坛,文房四宝巧夺天工,“徽、黄、庐、泗、花”民间戏剧源远流长。我们就是要善于在这些文化积淀中去寻找,去挖掘,当好建设者。还要保护好全省的世界文化遗产、国保单位、馆藏文物,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在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去“搜”,提供建设内容。我们有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制作技艺、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珠算3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0项,省级非遗项目230项,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500人,现存古籍120万册。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独特优势。
在与部门合作中去“推”,服务建设对象。考虑明年省、市、县三级都要与住建、规划等部门对接合作,就文化如何融入建设、融入建筑深入开展合作,全面提高服务,解决文化被忽略的问题。
二是党委政府强力推进。当中主要防止一个忽略、增强一种责任、抓住一批重点。防止一个忽略,就是图快、急于求成,而忽略城市文化建设、文化建筑。增加一种责任,就是城市的文化责任。抓住一批重点,三馆建设是必修课,更要围绕公益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美食文化等,抓好一批街头景观小品、文化街区、文化公园等。
第四,坚持夯实基础,在保障发展上下功夫。一是做好“三个纳入”。政府真正把文化工作摆上位置,关键体现在“三个纳入”上,将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等重大专题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纳入财政总体预算,一些牵动性强的项目纳入民生工程,形成硬约束,硬支撑。我们必须争取党委政府更多的支持。二是抓好人才队伍。好的规划、好的目标都需要人来落实、推动。在艺术生产上,不仅要面向文化系统内,还将着眼文化系统外,建立人才库,并建立配套的政策和机制,用人用智;在文化产业上,主要是通过编制项目,推进招商,引人引资,引才引智;在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上,重点是着眼本土,充实力量,搞活机制,吸引能人、热心人、志愿者参与当地文化活动。同时,强化基层队伍培训,创新方式,实用管用,形成一支留得住、唱得响、舞得起的“土专家”,真正建立起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相匹配的文化人才支撑。(作者系安徽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