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是否是尧都尚不能盖棺定论
虽然目前的大量证据都指向“陶寺就是尧都”,但考古学家们仍然表示,目前还没有到可以下定论的时候,陶寺与尧都之间的等号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和研究。而这种研究离不开多学科的交流合作,尤其是考古学、历史学和现代科技的结合,才能让证据链更加有说服力,更令人信服。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认为,未来对陶寺遗址的研究应更加深入,进一步探讨陶寺文化的来龙去脉、陶寺城址的布局、功能等问题,加强多学科合作,将科学技术更多地运用到陶寺遗址的研究中。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陶寺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做到考古发掘与大遗址保护之间相互促进,构建一种史前考古与现代科技手段联合攻关的学术范式。
虽然围绕陶寺遗址的争议仍然很多,但在王巍看来,这已经足以“改写历史”。此前考古学界一般认为,中华文明始于夏朝后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距今3700多年。但是陶寺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距今4200多年前,文明的几大构成要素——文字、青铜器、都城均已出现,这标志着那时起中华民族已经迈进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相关链接
陶寺的未解之谜
通过挖掘陶寺遗址,考古学家还发现,这个盛极一时的王国,在后期曾发生过一场“暴力革命”。
考古发现显示,陶寺中晚期之际,宫城遭到摧毁,宫殿台基被平毁,宫城内核心建筑被垃圾沟破坏,埋入死猪、死狗、被污辱的女性尸体等,进行亵渎。祭日的观象台和祭地的社坛均遭到破坏。观象台第三层台基夯土台基芯是举行迎日仪式的处所,被挖成圆坑注入水,以水克日火,而且还埋入战死者的尸体,以压胜巫术的方法亵渎天坛。陶寺中期的所有贵族墓葬被大规模有组织地捣毁,挫骨扬尸。考古学家指出,这一系列的行为政治报复特征显著。然而从日用品的风格分析,延绵数百年的“陶寺文化”大体是连续发展的,也就是说,报复者与生前显赫的被报复者,应当属于同一群团。
于是新的疑惑产生了:“革命”虽然削去了陶寺社会金字塔的塔尖,但这个社会仍延续了百年左右才最后消失。在这百年里,陶寺失去了作为权力中心的都邑地位吗?它的社会上层在“革命”中仓皇出逃、另择新都,因而导致陶寺的衰落,还是这处都邑接近无政府状态,在高度的阶层分化后,社会归于“平等”,陶寺人在“共同贫困”中走完了他们最后一百年的历程?陶寺人的最终下落又如何?这些仍有待考古学家继续探索。 (记者 游雪晴)
遥感考古:识别古文物的慧眼 | 2012-11-05 |
印度河文明的密码 | 2012-11-05 |
在希腊遗址探索葡萄酒的史前史 | 2012-11-05 |
日本发现最古老面具或与中日早期交流有关 | 2012-11-05 |
古埃及文明的建设者 | 2012-11-05 |
骑马乘车闯世界 | 2012-11-05 |
埃及考古新发现:法老也是盗墓者 | 2012-11-05 |
古史新证:古代斯巴达地区的新发现 | 2012-11-05 |
神坛下的秘密:特奥蒂瓦坎的考古发现 | 2012-11-05 |
俄罗斯发现金帐汗国城市的基督徒聚落 | 2012-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