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佛罗伦萨大画家乔托大约在1303至1304年间完成的壁画《麦基的礼物》。哈雷彗星曾于1301年出现过一次,这给了这位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他把伯利恒之星(耶稣出生时当地出现的星星)描绘成了燃烧的流星。
凌光
本周,“世纪彗星”ISON将过近日点,成为近百年来的最亮彗星。这一天文盛观,再一次吸引无数天文爱好者把目光投向苍穹。
虽然人类观察和记载彗星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但人们真正认识彗星,还只是近代以来的事情。
彗星历史上被认为是“灾星”
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繁星点点,景色动人。有时,在暗蓝色的星空天幕上,人们会看到一种拖着一条尾巴的星,这就是彗星。彗星也就是我国一般人形象地称为“扫帚星”的一种天体。因为有些彗星的尾部看起来好像是一把倒挂着的扫帚,所以人们就给它起了这样一个形象化的名字。实际上,汉字“彗”字就是“扫帚”的意思。在外文中,彗星这词来自希腊语,原意是“尾巴”或“毛发”的意思。
太阳的南北回归,月亮的圆缺盈亏,星星的出没隐现,行星在黄道上的来往梭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天空重复出现,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也就不感到奇怪了。但是每隔四五年或十几年,在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颗亮的大彗星,由于它越来越大的奇特外貌,在从前科学还不发达的时候,往往引起人们惊慌和恐惧的感觉,因而在过去,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有人把彗星的出现看成是不吉祥的预兆。
例如公元前44年,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彗星,当年古罗马的大独裁者恺撒被暗杀。公元66年,耶路撒冷城的上空出现了彗星,不久这个城市被毁,当时人们便以为这是彗星预示的结果。公元451年,出现了彗星,当时恰值罗马和匈奴发生了战争,人们便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公元590年又出现了彗星,当时欧洲各国鼠疫为灾,人们又认为这是彗星带来的。更令人可笑的是,葡萄牙国王亚丰锁六世在1664年看见彗星时,竟用手枪向彗星射击。
1910年初,在世界各大报纸上刊载了令人恐慌的消息,说地球将要和“扫帚星”、就是那颗以英国科学家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彗星相碰。天文学家们预言这次相碰将发生在1910年5月19日。虽然科学家们正确地指出这对地球没有丝毫危险,但是,仍有很多人对于彗星的恐惧是如此之大,乃至认为“世界末日”到来了。僧侣们张贴了布告,号召信徒们举行虔诚的祈祷和斋戒。很多人甚至掘好了深坑,准备到那一天藏在里面躲避天谴。
西方人很长时间认为彗星是气团
第一个对彗星问题进行仔细考虑的人,是两千多年以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所有天体在天空中都按一定的轨道运动,而彗星的移动不规则,所以彗星肯定不是天体。他以为彗星是一团燃烧的空气,这种燃烧着的气团会在空气中慢慢移动,直到最后烧完,彗星就会消失。
因为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人们非常认真地对待他的见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天文学家们都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见解,认为彗星不是天体而是燃烧着的气团。
到了1473年,德国天文学家雷吉奥蒙塔努斯一夜又一夜地对一颗彗星进行观察,并且记录下了它在空中的位置。他的工作是现代彗星研究的开端。
1532年,又一颗彗星出现。两位天文学家同时对它进行研究,并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其中一位是意大利天文学家吉罗拉莫·弗拉卡斯托罗,另一位是奥地利天文学家彼得·阿皮安。他们都发现彗星的尾部总是背离太阳的方向。当彗星从太阳的一侧绕到另一侧时,彗尾也随着改变方向。这是首次关于彗星的重要科学发现,意味着彗星和太阳之间必定有着某种关联。
后来,在1577年,人类又获得了一次更为惊人的发现。那一年,天空中又出现了一颗彗星,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不仅记录了这颗彗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而且认为自己能测出这颗彗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确定某种天体与地面的距离,方法之一是采用“视差”法。使用这个方法必须从两个不同的地点去观察同一天体,并且注意天体位置改变的情况。早在公元前13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就利用视差法计算了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约为240000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