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嫦娥三号于北京时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近年来,我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网络上关于为何要花巨资探索太空的讨论越发激烈。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太空呢?
其实这不算一个新问题,早在1970年,赞比亚修女就给美国航空航天局写了一封信:“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你们怎么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回复了修女一封名为《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真挚回信:虽然太空航行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但是它所研究的各项创新技术却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
的确,航天技术看似遥远,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在中国,从“神一”到“神十”,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航天技术的巨大潜力和价值,通过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提升自己的技术,为老百姓提供高科技的新产品。例如,前不久,国内电动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新日电动车与中国航天基金会在北京签约,中国航天的品质管控、新技术、新材料将为电动车行业带去新的革命,给广大电动车用户带去“科技时尚”的新产品。
另外,太空项目往往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太空探索为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等研究工作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机会,有了它,科学技术就会不断地发展创新,最终太空探索会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太空探索的科普效应也相当显著。今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地球300多千米外的“天宫一号”连接“地面课堂”。通过大屏幕,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三位航天员通过演示与互动,为6000多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基础物理实验课,也让电视机前的许多中国人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当然,探索太空对于国家来说,有着战略意义。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甚至说:“在新世纪,谁能够有效地利用太空的资源,谁就能获得额外的财富和安全。”
我国探索月球的目的,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苏空间争霸有着本质区别,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主要是科学研究,和平利用太空。所以,我们应该全力支持中国的航天事业,祝福我国太空探索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