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如何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效
//www.workercn.cn2014-06-09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的脱节,常常影响到培训实效。欲持续提高骨干教师培训实效,需要进一步转变培训思路与方式。

  ■吴振利

  理论偏好隔着玻璃欣赏月光,实践崇尚推开窗子追逐梦想。在中小学骨干教师(以下简称“骨干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的脱节,常常影响到培训实效。欲持续提高骨干教师培训实效,需要进一步转变培训思路与方式。

  以基层为主场

  以往,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主要以高校为主场,培训方案主要由高校设计,培训内容难以摆脱理论主导的窠臼,令人眼花缭乱,但理论对实践的观照力与解释力不够贴近基层,教师返校后会发现理论有点儿不切实际。因为高校多分布在发达城市,培训中的教学观摩与调研也多选在城市名校,对广大农村教师来说,可学习与可迁移之处比较有限。

  骨干教师培训应改为以基层(有条件的中小学或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场,由高校专家等“上门”培训。这有利于强化买方市场,凸显骨干教师的需求,真正设计出以需求为主导的培训方案;有利于唤醒和提升高校专家的服务意识,敦促他们投入更多精力深入基层、摸清情况、看准问题、对症下药,深入开展基于实践的培训。

  以骨干教师为主角

  过去,骨干教师培训以高校专家等为主角,骨干教师通常只作为学员和观众。对培训对象的监管力比较差,骨干教师比较容易请假、溜号、敷衍、任务游离和降低投入。虽然都是骨干教师,所积累的思想、智慧与诀窍却多有殊异。以高校专家等为主角,骨干教师为观众时,不利于充分调动和激发骨干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容易降低其精力投入,造成少劳少得。

  骨干教师培训应改为以骨干教师为主角,想方设法使其更多地上台、入戏,承担更重的任务。这有利于紧紧抓住骨干教师更关心的问题,突出主题、切中要害;骨干教师之间更容易交流,产生更多共鸣或碰撞,有利于提高培训实效;有利于充分调动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高度投入和深度卷入,敦促其更加劳心费力地挖掘、总结和梳理自己现有的“家当”以供展示与交流,更有助于促进自身发展。

  以破除为主调

  骨干教师培训以建构为主调,专家会不遗余力地劝说与改变骨干教师,力求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新理论、新做法和新经验,但这有时只是一厢情愿的外部“烘烤”。骨干教师多是教龄长、能力强和经验足的中老年教师,基本形成了超稳定结构,其既有“家当”已根深蒂固,很难被改变。

  除旧才能布新。骨干教师培训应改为以破除为主调,尽力质疑、颠覆和破除其已成的观念、习俗和做法等。为此,需要大力质疑与诘问骨干教师的教法与理念,鼓励骨干教师间相互大胆评说、研讨;加强深究与批判,通过小组合作与研究彻底地望闻问切和查找病灶,依靠深刻的批判,敦促骨干教师反思、解剖和改造;需要深入唤醒,以全新观点和迥异视角审视问题,尽量为骨干教师制造迷茫感、苦痛感和遭遇感,制造认知失调与冲突,进而激发新生力量,创造建构契机。

  以问题为主线

  骨干教师培训主要以系统理论为主线。理论往往比较空泛、宏阔和高远,通常只描绘一般而忽视具体,往往听起来动心,做起来茫然,不利于切实改变。骨干教师更关注实践,更关注身边现实和棘手的问题,最需要能够解决具体问题和指导具体实践的理论,培训如果一味强调理论的抽象性和系统性,就会缺少对现实教育问题的适切性。

  骨干教师培训应改为以问题为主线,坚持先问题后理论,使理论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深入贯彻从实践中来和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尽力呈现和传播能解决具体问题和改造实践的理论。这有利于聚焦和以点带面,有利于使问题具体而清晰,强化对话的针对性,也便于培训提供可说、可见和可用的理论,帮助骨干教师透彻和深刻地反思实践、把握理论,敦促其做出真真切切和实实在在的改变。

  以事例为主材

  有些骨干教师缺少教育理论,但以理论为主要的培训素材却不利于其消化,因此难以收到预想的效果。如果培训内容中理论太多、事例太少,培训可能会成为宏阔的理论言说、泛泛的经验梳理和零星的案例分析之合盘,容易导致点到为止、力道不足,眼花缭乱之后则成过眼烟云,不利于提高培训实效。如果对丰富多彩的实践深入不够,还容易做成夹生饭,既不利于案例与经验的借鉴和迁移,又不利于深入领会与掌握理论。

  骨干教师培训应改为以事例(故事和案例)为主要素材,以此为发散点钩沉相关的经验和理论。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提高培训的唤醒力和解释力。故事比理论易于流传和走进人的生活,比理论丰富、有趣和吸引人,更易于传播久远和影响深远;案例的生动性、典型性和存在感都很强,深入的案例分析有利于提高相关经验和做法的可学习性与可迁移性,有利于唤起共鸣和刻下烙印。

  以非指导为主要原则

  骨干教师培训主要以专家等的“教诲和指导”为主要原则。指导多流于外在,收效甚微,随着培训的结束,培训中的激动与踌躇满志也会逐渐散去,一切照旧。过多说教性的指导会代替或抑制骨干教师的判断、思考和研究。“教是为了不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有指导不如没指导,想方设法引导骨干教师自己判断和自我指导才是高明之举。

  骨干教师培训应改为以非指导为主要原则,从而促使他们自己去深思、对比、判断和辨别,更多地进行自我指导。为此,要少提供直接和明确的指导,使骨干教师不得不去自主反思、辨别和研究;多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对比性资料,为其辨析和研究提供抓手与证据;多制造迷茫、困惑和两难处境,迫使其深入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刨根问底;要多唤醒、诱导和启发,追求艺术地启发和诱导,敦促其勤学习、多反思和深钻研。

  (作者系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流动站博士后)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