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意义重大。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指出,协同发展是河北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切实抓住用好。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把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关键是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有效的激励政策激发创新活力。一要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新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人才离职或兼职创办科技型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二要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积极探索按知识、技术、专利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办法,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三要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采取特殊办法引进特殊人才,根据不同人才的特点和特长,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实现引进一个人才激活一个项目,促进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目标。四要疏通人才流动渠道。畅通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引导人才向新兴产业集聚、向农村和基层集聚、向经济建设一线集聚,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新机制。
搭建各类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大发展空间。一是建设环京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加强人社、财政、科技、商务、发改委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环京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建设。优化服务措施,强化孵化功能,将园区建设成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打造成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建设“中国(河北)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立足京津冀、面向全世界,将“中国(河北)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成开放、共生、合作、共赢的平台。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围绕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着力解决现阶段我省高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等,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各类高技能人才。四是实施引导人才向企业和基层聚集的制度措施。健全各类专家、“科技特派员”到基层服务的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引导优秀人才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创新发展第一线聚集。
创新人才服务机制,推动京津冀人才合作。一要积极构建区域人才合作协调机制。加大利用京津优质教育、科技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力度,积极与京津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推进各类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鼓励各类人才开展区域科研项目合作。着眼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通过聘请京津兼职教授、客座专家、星期天工程师等柔性人才引进方式,打通京津冀人才流动“高速路”。二要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加大京津冀人力资源市场合作力度,进一步消除区域内人员流动障碍。打造集档案户籍查询、网上认证、网上预订展位、人才信息查询、高级专家信息统计发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京津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要搞好人才服务保障。创新人才服务方式,提高人才队伍保障水平。逐步健全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在三省市间顺利衔接。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既尊重个性特点和创新独立性,又鼓励合作共赢的人才发展环境。
从只重文本到兼顾舞台:杂剧概念的古今演变 | 2010-07-15 |
释“比丘尼统”及相关北朝僧官 | 2010-07-15 |
楚庄王与邢团长 | 2010-07-15 |
走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 | 2010-07-15 |
京津冀地脉文脉商脉的相通相融 | 2010-07-15 |
坚持以企业文化为引领与支撑 不断增强京唐... | 2010-07-15 |
孤寒 | 2010-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