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以制度创新助推社科研究
陈玮
//www.workercn.cn2016-06-06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过去的一年,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在新型智库建设、基础与应用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科研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社科研究更好发挥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科研和管理创新的动力与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为此,省社科院将今年确定为“制度建设年”,目的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充分调动全院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本院新型智库和“和谐社科院”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任务,集中回答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动员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投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动实践,是我国思想理论建设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从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获取灵感源泉和动力。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把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和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不断繁荣发展。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锐意进取,积极探索,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激发科研活力,为实施创新工程夯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要创新科研经费分配、资助、管理体制,更好发挥国家社科基金作用,把财政拨款和专项资助结合起来,把普遍性经费资助和竞争性经费资助结合起来,把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结合起来,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我们要以“竞争择优、责任激励、科学评价、严格管理”为原则,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进一步探索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成果评价办法,积极营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评价机制;要以质量为导向,鼓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在制度设计中强化精品意识,加大对精品成果的激励力度,避免低水平、低层次重复研究,同时,努力打造多渠道成果转化机制,确保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要以启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为契机,全力打造有益于调动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积极性,有益于奖勤罚懒、优胜劣汰,有益于出成果、出人才,有益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体制机制,努力推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三、以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为重点,积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努力把省社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智库研究始终,在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重大原则、重要方针政策等问题上,必须做到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态度坚决;要坚持服务大局,以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着力点,密切结合青海省情,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就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开展政策研究,推出一批系统性、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具有现实性、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要坚持创新精神,不断提出有客观依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原创性思想理论和学术观点;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学者型人才向智库型人才的转变,促进学术研究成果向对策建议的转换;要发挥省社科院“青海藏学研究中心”“青海丝路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的作用,按照“功能分设、深度交流、相互支撑”的原则,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需求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破单位和学科界限,合作开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和学术活动,切实把应用对策建议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石上,把理论创新奠基在扎实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四、坚守道德理想,捍卫学术尊严,弘扬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科学需要严谨,严谨就要诚实守信。杜绝学术腐败、捍卫学术尊严,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不可否认,学术不端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个别科研人员有的以钻营代替钻研,有的是非观念模糊、价值取向不明、重大立场不稳,有的伪造数据论据、抄袭他人成果,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危害很大,要引起每个人的警醒。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有力抵制外部现实利益的诱惑,坚决抵制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如果对学术腐败漠视不管,不仅是对学术规范的践踏,更是对良好学术生态的破坏。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备的考勤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学术规范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和监督力度,建立学术监督和惩戒机制,实现学术道德的他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学术生态,维护、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变革的时代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需要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尽展所长,贡献才智。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把省社科院建设成为新型高端智库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强阵地。(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