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侦题材电视剧《猎狐》收官,不仅稳居同时段卫视全国收视第一,更在不同年龄观众群体中收获了良好口碑。把时间前移至2019年,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不仅收获了31亿元的票房佳绩,更让大量90后、00后观众感动得“抹眼泪”。同一年,网络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不仅用音乐连接起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等不同年龄群体,也将一直小众的摇滚音乐推向主流视野,引发社会对摇滚文化的讨论。
上述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雅俗共赏”“老少通吃”,打破了人们对文艺作品受众群体的理解,用现在互联网上流行的话来说,它们纷纷“出圈”了。本以特定群体为目标受众的文艺作品,开始流入更开阔的场域,靠近更广阔的人群,不仅反映出这些文艺作品表达能力的提升,也说明不同圈层和群体间存在着审美共识。
打破文化圈层壁垒
圈层指人们信息的接受、文娱产品的选择、社交等,在某一相对固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不同圈层间,必然存在着相互区分的界限和壁垒。“出圈”(或“破圈”)就是某种文化、作品的传播突破圈层的壁垒,被固定受众人群之外更多的人所了解。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圈层,B站(bilibili,哔哩哔哩)上的用户根据兴趣爱好,就形成了涵盖动画、音乐、舞蹈、游戏、科技、时尚、生活等7000多个多元化的垂直兴趣圈层。不过,就审美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生活于现实世界的成年人和在二次元(对动漫、游戏等作品中虚构世界的一种称呼用语)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市场一直为现实主义文化主导(它也代表了社会的主流文化),二次元圈层文化一直处于“圈地自萌”的状态。这两个不同文化圈层之间的审美冲突,在看似多元化的网络时代变得越来越常见。寻找大众审美的最大公约数,很大程度上就是打破这两个文化圈层的壁垒,构建起两个群体审美的交集。
近几年,《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主流文化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先在B站、豆瓣等二次元文化的聚集地率先走红,并且在这些平台上的播放量远远大于在传统电视媒体和视频网站上的播放量。
传统的主流文化内容是如何打破次元壁的呢?以《国家宝藏》为例,该片在讲述乾隆故事时,舞台背景屏幕展示的是网文小说封面的乾隆形象;介绍越王勾践剑时,还特地给了旁边的吴王夫差矛一个特写,并配有解说字幕,观众纷纷脑补出一部勾践夫差版相爱相杀的《博物馆奇妙夜》。BGM(背景音乐)引发的讨论最多,节目中播放了大量古风动漫和游戏的BGM作品,隔天这些音乐就出现在了各大音乐类App的歌单上。此外,弹幕更是标配,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观众们不仅参与互动、主动传播,还为节目的后续创作操碎了心。就这样,通过为青少年构建起一个他们可以主导参与的文化空间,主流文化内容实现了在二次元群体中的有效传播。
进行精准的现实主义表达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二次元群体,在面对历史和现实时,一般有三个倾向:他们不缺乏主动了解历史的热情,但反感生硬的、填鸭式的说教灌输;他们不缺乏了解历史的方法,但缺乏观察历史细节的契机或“入口”;他们也许不关注现实生活的复杂,但却容易被现实中的困难困挠。悬浮于生活、内容粗糙的“放空炮”作品,不要说难以进行跨圈层传播,就是在圈层内部,也不会受到待见。
观察近几年火“出圈”的主流文艺作品,它们都没有刻意对青少年观众进行说教式的“大水漫灌”,也没有刻意突出历史的某种必然性或正确性,而是通过对历史现实的精准描写,通过人物与故事来展现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激荡,从而在个体生命历程中烘托出一种史诗感。
《大江大河》如此,《我和我的祖国》亦如此。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不同于以往的献礼作品,它将视角从伟人、英模人物转移到到普通人身上,以平凡人反映大时代的叙事手法,去表现中国人心中最真挚的家国情怀,最终实现了再现历史瞬间,缔造全民记忆,形成集体共情的艺术魅力和传播效果。
影视剧也好,综艺节目也好,都是综合艺术,观众在对其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对该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感受、理解和“再创造”,从而达到高度的兴奋状态,并因此获得巨大的、不可言喻的审美享受,这就是艺术共鸣。让“网生代”对主流文艺作品产生艺术共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始终相信,好内容是自带破壁能力的,我们也相信年轻人具备对好故事的鉴赏力。
现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而复杂,它需要在文艺作品中找到相应的呈现,需要将主流价值的表达与类型化的探索进行有机融合,那样才能创造出好的内容。做到了这一点,在不同圈层受众之间建立审美共识才具有可能性。
期待更多“破圈”效应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能够“破圈而出”,“破圈”不是为了刷存在感,而是为了丰富我们的艺术表达,进而寻求一种审美共识乃至价值共识。
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破壁交融的进程将逐渐加速。在这一进程中,主流文化如果对二次元充耳不闻,只会拉大与青少年群体的距离。为了更好地获得青少年的认同,我们应当行动起来,通过参与创作或评论引导的方式影响二次元文化,引领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破圈”效应下,我们看到很多主流文艺作品改变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开始用“接地气”的形式去吸引观众。另外,以罗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型“网红”也开始亮相直播间,并以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构筑别样的文化风景,甚至成为网络文化的引领者。我们同时也看到,一些二次元文化开始向主流靠拢。《中国军魂》《钢铁洪流进行曲》这样的革命英雄主义音乐作品,在B站2020年跨年晚会上唱响,《中国新说唱》对外来的嘻哈文化进行改良,让不少嘻哈作品变身成中国风的红色说唱,这些都是不同圈层文化寻求审美共识的有益尝试。
随着二次元群体的成长,以及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都努力向对方走近,它们之间的壁垒也正在松动。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找到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互相嵌入对方的契合点,使二者的互动更为积极,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态。
当然,任何文化艺术都自带时代性和局限性。如果不以现实的社会洞察连接当下,任何文化艺术总会有被淘汰的一天。毕竟,所有文化艺术形式“出圈”的路,最后都是在交流和对话中“踩”出来的,因为只有那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有兴趣审视这种艺术形式本身的美。
(作者:马立新,系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